高慶云
摘 要:提高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中,要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張揚個性,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和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獲取,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那么,教師要努力做到,激發學生樂趣,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還要對學生自己閱讀后獲取的個性化發現給予正確的評價。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興趣;自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張揚個性,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和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獲取,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那么,在學生個性化的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做些什么呢?
一、教師要當好鋪路者和“拉拉隊”,為學生構建溫馨和諧又激情燃燒的課堂環境,激發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興趣,并鼓勵他們在自主閱讀中彰顯個性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學生都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燃起學生的激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個性化閱讀活動。
因此,我們在切實實現自身教學觀念更新的同時,還要著力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為了實現這一轉變,教師要當好鋪路者和“拉拉隊”,構建民主、溫馨、讓學生樂在其中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喚醒他們的問題意識。這不僅是促使每一位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敢于發現、樂于發現的必要前提,也是新課標下閱讀教學的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教練員和陪練員,既要“授人以漁”,又要帶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提高自己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應該更像一位好的教練員,應該多教給學生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和感悟,并最終自行解決問題,而不是動輒赤膊上陣,越俎代庖。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對作品的情境、形象、思想和語言有更為全面、完整、準確的把握,從而逐步培養其“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擦亮自己發現的眼睛。
1.在疑問中發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通常只有多產生疑問,才能提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疑問就沒有發現,沒有疑問就很難脫離被動接受的窠臼。教學過程中,要提醒和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比如,文中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言行?這表現了其怎樣的性格特征?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么一個形象?文章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就能發現一系列問題并積極思考和討論。
2.在比照中發現。這里所說的比照,包括文本內部相關內容的比照、不同文本之間的比照以及文本與文本外部其他因素包括閱讀主體之間的比照。例如,《故鄉》中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之間是文本內部的比照;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比照,就是文本之間的比照。學生在閱讀中,有時還會不自覺地融入作品的情境,提出“如果換了我或別的人會怎么樣?”“這里假如不這樣寫,效果將會如何?”之類的問題。這是學生把所閱讀的內容與文本外部其他相關因素進行比照后的結果。比照之后所形成的反差,是引發學生思考進而獲得獨特感受與深入理解的直接誘因。
3.在玩味中發現。教材所選范文,多為文質兼美的典范之作。在閱讀中,除了從總體上把握其深邃的思想內涵,欣賞其豐滿的形象之外,感悟其美妙的意境,體味和學習其優美的語言,也是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形成與發展其語文素養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而對于文章的意境和語言,只有在細細揣摩、反復玩味中才能真正“得他滋味”,領略其蘊含的內在美。但如果由教師來代替學生分析,那么無異于一道豐盛的大餐由教師代替學生品嘗,然后再告訴學生是什么滋味。哪怕品得再細,講得再詳盡生動,學生又能真正品味到什么呢?
三、教師應該是一位恪盡職守的“領航員”,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同時,還要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的程序和進程,以保證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活動不致于“擱淺”和“觸礁”
閱讀教學中,為了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文本實現由內而外的理解與感悟,并最終促進其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固然應該如寧鴻彬老師所說,“文章要由學生自己來讀懂,疑問要由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要由學生自己來分析解決,知識要由學生自己來發現獲取,規律要由學生自己來概括掌握。”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冷眼旁觀,放任自流,而是應該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當好學生的“領航員”,必要的時候要施以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從而保證閱讀發現在合理、有序、高效的狀態下順利進行。
另外,對學生自主閱讀后所獲得的個性化的發現要給予正確評價。學生的“發現”是多元的,有的也許很幼稚,甚至遠遠偏離了正常的邏輯軌道。這個時候,如果給予當頭一棒,然后告訴學生說:“正確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則勢必嚴重挫傷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難免又走回教師“包辦一切”的老路。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四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