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武
摘 要:教師應通過學習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學習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在自己的課堂上努力實踐,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因“活動”而精彩。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目標;訓練結合
實施課改以來,為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穿新鞋、走老路的陋習,我校開展了“雙主四步1521”高效課堂的實踐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我初步感知到實施“高效課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精心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師而言,它會減少教學的隨意性,它會時刻提醒教師,鞭策教師,你提出的目標完成沒有,你說的話兌現了沒有。因為還有那么多學生也見證著呢。雖然我們知道教師是事先都備了課的,但凡上過課的都知道那只是個計劃,和實際上課是會有出入的。
對于學生而言,它會增強學習的目標性。很多學生老認為語文課沒什么可學,學不學都一樣,一節語文課不知要學習什么,導致上課沒有目的,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上課之初就提出一個目標,它會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增強學習的目標性。
所以,語文教師在上課之初,提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花的時間也不多,但效果絕對會不一樣,在上課前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與此同時,更不能忘了考慮我們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講得過深學生理解不了、掌握不了,過淺的話又激不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從而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關于教學目標的數量,一般情況下以2~3個為宜,主要以課文的難易而言。課前目標出示,有利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的,增強學習的針對性。
二、合作探究釋疑解難,打造高效課堂,要確實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學生積極地動起來,才算是一堂精彩的課
對語文課來說,如小說不妨把它改編為話劇,學生在改劇本的時候,提高了其書面表達能力,在表演的過程中,又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詩歌不妨來個朗誦比賽,在朗誦的過程中,既提高了朗讀的能力,又潛移默化地把握了其思想感情,可以說是一箭雙雕。至于在課堂上的討論,我認為要給學生留充足的思考時間,小組之間的成員要合理地搭配,每個人要有明確的分工,以保證大家都動起來。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自己不妨做一個旁聽者,必要的時候,給學生以點撥,但切忌把結果告訴學生。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嘗試著讓學生自己來評,既是對其判斷推理能力的檢驗,又是對其能力的提高,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對于語文課上的問題而言,要注意,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不能局限學生的思維,而要不斷地鍛煉其發散思維能力。為激勵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地表現,既可以給他們最常見的掌聲,又可以給他們帶上各種各樣的高帽子,如表演出眾的予以“優秀演員”稱之,擅長辯論的予以“優秀律師”稱號等等,學生發現了自己所長,也會更加的努力,甚至以此作為自己的風斗目標。周圍同學看到此現象以后,也會受到感染,進而激發起其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從而有效地達到課堂活的目的,人人都動起來,人人都有收獲,無疑也就達到了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當堂訓練課堂教學還要做到講練結合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語文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練習形式也不一而足,可以考慮字詞的掌握,相關詩歌的背誦,綜合閱讀的練習,小片段練筆等等。這對確保語文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總之,語文高效課堂還正在進行之中,還會碰到許多新問題,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永遠沒有盡頭,將一直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三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