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青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理念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很多一線教師也在一邊學習一邊摸索著前進。在計算課中運用這一模式,要走好關鍵的三步:重視“自學”,活用“后教”,落實“當堂訓練”,使計算課教學富有創新,走得更精彩。
關鍵詞:計算課;自學;后教;當堂訓練;三步走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在“先教后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一種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它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入我們的視線,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也在一邊學習一邊摸索著前進。在計算課中運用這一模式,要走好關鍵的三步:重視“自學”、活用“后教”、落實“當堂訓練”。
一、邁出第一步——重視“自學”
“預習是學生重要的獨立學習的機會,學生最終的學習能力,體現于預習的水平上。所以,預習作業要全面地針對教學目標,而不僅僅是為教學做一些基礎準備?!币鞔_學生的預習就是真正的學習,而非為課上得順利、漂亮而附加的作業。在計算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預習。
1.重視閱讀例題
例題包括計算內容、計算方法、計算的算理,甚至還有多樣化的計算方法以及豐富的情感教育。因此,引導學生去觀察例題,分析例題并嘗試著重做例題。我們需要教給學生閱讀例題的方法:
(1)要認真審題,分析解題過程的關鍵所在,嘗試解題;
(2)要和課本比較解法的優劣,并使解題過程的表達既簡潔又符合書寫格式;
(3)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題途徑;
(4)感受例題中所包含的情感價值。
2.讓學生自己嘗試尋找書中的練習進行解決,或自己編寫類似的題目進行練習
通過練習,學生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反思漏洞。同時教師也能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點、難點。
二、走好第二步——活用“后教”
1.凸顯“兵教兵”,解決算法
“后教”并不全是教師講,而是教師指導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學過程,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合作學習。它可以分為兩步:一是更正,二是討論。有時需要通過生生交流解決算法。
【教學片段】三年級下冊《口算除法》
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更正。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算理很簡單,主要是理解0的作用,一方面是碰到0除以任何不是0的除數都得0,另一方面是不夠除時,商0占位的作用??此坪唵?,學生卻常常做錯,因此,有時教師總是反復強調說服,提醒學生切記,卻總是不盡如人意,令人扼腕。其實在教學中如果能夠不急于糾正,先讓學困生上臺板演,讓其他學生進行觀察,一看步驟是否有序、二看結果是否正確、三看書寫是否規范。再結合學困生板演中暴露的問題,讓中等生或優等生指出問題所在,進行更正,這遠比教師的空講、反復說明強調更具有說服力和有效性。
教師應啟發盡量多的學生上臺更正。一般情況下,如果檢測題難度不大,所有學生都發現了問題,教師應先讓學困生上臺更正,凡是學困生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叫中等生、優秀生,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學困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優秀生上來更正。
2.巧用“將教兵”,解決算理
“后教”這個環節,就是弄清“為什么”的教學過程,是一堂課中最能體現教師水平的環節,也是最難的環節。
首先,放手讓學生去說,盡可能從學生口中得出算理,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一步步引導出來,而不要急于要學生說完整,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教師盡量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作用體現在:在傾聽中,完善學生的教學用語。很多時候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概的算理,只是還不完美,這時是需要教師修飾語言、規范數學用語的。
其次,需要教師講解的時候,根據學生理解的難易程度決定講解時間,關鍵在于使學生能正確理解,熟練運用,所以教師的重點應放在學生最難懂的地方,尋找最佳方法,突破難點。
【教學片段】三年級下冊《筆算除法》
如,在教學一道例題238÷6中,在預習后,發現學生對豎式書寫存在很大困惑,甚至連優等生也都是難以理解,因此我結合“小棒分一分”的課件,結合板書,一步步地呈現計算過程,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過程中看懂豎式寫法,并用數學語言引導其理解。先用2個百進行分,不好分的時候,用23個十去分,每份有3個十,還剩5個十,這里3寫在商的十位;把剩下的5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是58個一,再去分6份,每份就是9個一,還剩4個一,這里9寫在商的個位,4是余數。數形結合使學生更形象生動地理解計算過程、規范書寫格式。
三、走穩第三步——落實“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即當堂課的教學內容當堂練習,當堂完成教學任務,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和“練”。因此,要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學—練的過程,讓學生“當堂訓練”“練在課堂”。
如,在《除法的驗算》中的做一做,是直接請學生計算并驗算的,既沒有充分體現其中的重要數學思想——被除數=除數×商+余數的運用,對學生來說又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重新設計練習,沒有讓學生一下子跳著摘果子,而是設計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一步步摘到“果子”,設計如下:
1.跳一小步
根據第一個式子,直接寫出第二個式子的得數。
375÷5=75
75×5=( )
156÷8=19……4
19×8+4=( )
2.當當小裁判
請判斷下面的除法計算是否正確。
134÷4=33……2 170÷3=56……2
3.我來試一試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53÷8 856÷7
4.你行嗎
( )÷8=49……7,( )里填幾?
( )÷8=49……( ),什么時候被除數最大,什么時候被除數最小?
第1、2題的練習是為驗算作鋪墊,針對學困生而設計。第3題練習是本節課教學的目的。要保證每位學生能學好,掌握好。第4題練習主要是思維訓練,是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尤其是滿足優等生的知識需求。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落實了本節教學的目標,又對數學中的這一重要思想進行了靈活運用,延伸了課堂知識,拓展了數學思維。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教學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調控者、賞評者。計算課教學如能穩步走好“自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三步,相信會走得更踏實,更長久。
參考文獻:
邱國權.以學定教,以學導教:有感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西部科教論壇,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