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篤學
摘 要:在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入發展中,課程改革已經是新課改的重要部分。目前,很多農村小學也積極響應了新課改的要求,采用新課本以及新的教學任務,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改革依然不徹底、不完善。在了解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農村小學課堂發展受到制約的原因以及找尋教育的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課堂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原因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地區差異大,尤其是農村和城鎮之間的差異。研究發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城鎮與農村之間不僅在經濟基礎上貧富差距大,文化教育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新課改在不同的地方實施的效果肯定不一樣,因此,新課改允許在規定范圍內,各地方從實際出發來編寫符合本地區的課本,并且在相關政策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優惠和扶持。
一、教學意識的改變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興趣教學,提倡課本和課堂必須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摒棄以往的傳統教學意識,杜絕應試教育。目前的農村教育意識還是沒有得到徹底的轉變,尤其是農村小學課堂,還是以教師為主,注重大量練習和單調的課本內容,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課堂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師的思想意識是課堂改革的前提,只有轉變教師的思想意識,才可以真正地徹底實施新課改的內容,校長或者是教育主任有必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開展培訓,多讓教師外出去其他學校進行考察,從根本上樹立教師對現代化教育的正確認識。
二、教學手段的改革
小學生比較好動,天性好奇,喜歡研究新事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課堂,就必須要不斷地結合課本知識點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個良好的教案,活躍課堂氣氛,打造一個公平、有趣而高效的課堂。
1.生活化教學
教師設計教案時,一定要以生活化教學為主,轉變以往的只根據書本例題為主的現象,讓知識點在比較生活化的問題中得到小學生的認同,吸引學生解決問題的樂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必須轉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小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愿意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問題。
2.多媒體教學
農村小學中,多媒體教學并沒有真正地實施下去,原因肯定也是多方面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上級反映,如果做不到每個教室都安置多媒體設備,那么就可以專門安排一個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是圖像和聲音可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然后動態演示教學內容,另外早一些讓小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豐富自身的想象力。
3.加大資金的投入
加強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派選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鼓勵支持優秀教師扎根農村,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使教師能安心地留在農村,無顧慮地教學,從而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實現教育公平,發展均衡,為農村教育發展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
制約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效果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校長和學校領導成員必須響應新課改的改革內容,對教師隊伍一定要開展思想以及專業上的培訓,適應現代化教育。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轉變教學意識,進行生活化教學和興趣化教學,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培養小學生發散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學手段上絕不可以跟以往一樣,只靠書本和教師自己的語言,一定要真正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讓小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華.經驗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