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 劉紅巖 馬磊
摘要:杜郎口中學,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鎮中學,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奇跡”——高效課堂。在“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教學理念下,真正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杜郎口的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敢表達、有見解、會合作。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狀態、體現出來的知識狂歡,使人理解了在“零作業”下所創造出的100%升學率。本文就高校課堂的教學成果、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室黑板、教學環境及教學評價進行闡述。
關鍵詞:杜郎口;高效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成果
杜郎口中學——山東省聊城茌平縣杜郎口鎮,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鎮中學。從1998年開始,土生土長的崔其升校長,帶領一群農村教師,率領一批農村孩子,在遠離城市、交通閉塞、條件簡陋的農村中學里,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奇跡”,國內外紛至沓來的高層領導、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師,懷著“朝圣”般的心,猶如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齊聚杜郎口,參觀學習的人數已達50余萬人次。為什么杜郎口中學的高效課堂如此震撼?高效課堂究竟是什么形式?筆者就此從以下方面闡述。
一、高效課堂的教學成果
杜郎口中學始建于1968年11月。20世紀90年代,杜朗口中學幾乎是茌平縣最差的學校,曾經連續10年在縣里考核羞居倒數之列,已被列入撤并學校的行列。1997年,土生土長的教師崔其升當上了校長,經反復調研和思考,于1998年從課堂評價標準入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步取得成效、走向成功。2005年,杜朗口中學有410個學生參加中考,404個學生順利升學,其中有287個學生報考了茌平縣最好的茌平一中,考上了286人。幾年來杜郎口中學迅速由教育教學雙差校,一躍成為茌平縣初中教育的“東方明珠”,國家教育部也多次派人來校進行調研,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各種榮譽稱號接踵而來。如今被杜郎口中學譽為具有“原生性、開創性,扎根本土”特色。
二、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
高效課堂是對應于傳統教學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而言的。它屬于“有效教學”范圍,很好地補充了有效教學所不具有的指向的準確性。
高效課堂立足于課堂,通過教學改革,實現“低耗高效”,找到了這個支點,就能破解教育的諸多困惑,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杜郎口的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睂W生是人,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差生,都要受到尊重。學生有生命,人的生命自有生命的存在價值和發展規律,生命的規律在于他要健康成長、和諧發展。關注生命,關注發展,真正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中心。
教學要求,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由一個人的積極性,變為幾十個人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教育目的定位為,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識儲蓄到學生的頭腦里,而是把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學知識是為了長智慧。
培養出的學生應具有自主自信、自強不息的性格;勇敢有為、探索創新的精神;團結合作、服務奉獻的品質。
三、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杜郎口經過長期艱難探索,教改經驗逐漸形成“型”,把他們旨在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改思路概括為“10+35”時間模式和“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
“10+35”時間模式是由改革最初的“0+45”修改而定的。目的是遏制和矯正教師的“講”而出臺的一項舉措。
“10+35”時間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只允許講10分鐘,課堂35分鐘是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時間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的“以講帶學”“被動接受”以及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現象,逼迫教師從“講”中退出,教師所承擔的任務是對學生的啟發、引導、解疑、監控、調節、配合與評價。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不是簡單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變“教師中心論”與“教學內容中心論”為以學生為本的“學生中心論”,是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
(一)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1.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到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集體智慧。
2.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3.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二)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
1.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程的重、難點,并初步達成目標。
2.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3.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三)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1.預習交流、明確目標: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3.展現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4.穿插鞏固:各小組分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5.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的運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默契,活躍了課堂,解決了大班額合作學習和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問題。
四、高效課堂的教室黑板
黑板是學生用筆來表達自己學習成果的平臺,是建立自我反饋和知識訓練及鞏固的陣地,是產生自信,增強學習能力的神板。為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從2003年開始,杜郎口中學撤掉講臺搬掉講桌,學生的課桌取消插秧式排放法,變為以小組為單位對桌而坐,自然形成了組別之間開展相互質疑、相互探究、相互融會、相互碰撞的活動。為了人人參與課堂活動,各班教室的黑板居多: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通過在黑板上的展示,學生基本上能夠當堂完成作業,經過教師和學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學習的及時反饋、知識的及時強化和鞏固;另外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寫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寬了學生彼此之間的知識面;還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寫字的機會。通過在黑板上書寫,學生提高了硬筆書法水平,有效地解決了人們普遍擔心的計算機時代學生不會寫漢字的問題。
五、高效課堂的教學環境
在改革實踐中,學校十分注意改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種。軟環境主要指語言、人際、管理等;硬環境主要指教學手段、設備技術等。
(一)軟環境
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包括板書、導語的準確精煉;文字的規范;體態語言恰到好處等)、師生關系的融洽化、課堂管理的科學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二)硬環境
校園展示牌:展示教師自己對教育的感悟。
教學樓走廊語錄牌:展示學生自己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感悟。
教室內外的大黑板:是學生每天展示自己學習的重要載體。
學生雙色預習本:預習筆記,小寫作,為展示課深化學習做準備。
英語角、校園廣播系統: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場所。
書法展示臺:學生課外練習書法的場所。
教學樓門廳里的評課板、反思板: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斷優化教學過程。
杜郎口中學的校園環境樸實無華,帶有幾分鄉土氣息,但在教學改革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師生在這樣的舞臺演練著他們的本領,展示著他們的才華。
七、對高校教學的思考
(一)高校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發展,教育規模和學生數量不斷擴大,學科建設日益完善,教學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高校管理體制日趨完善,培養了大批人才,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真正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這是我們高等教育取得成就的一面。但是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一些問題,如培養的人才可能不符合社會需求的一面:動手動腦能力不強,知識設計面窄等問題。
(二)從杜郎口中學汲取的高校教學經驗
1.創造友好的學習氛圍,大學生也需要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交流思想,交流學習,交流心得,始終創造一種課堂是交流的平臺,是知識碰撞的殿堂的氛圍,這樣學生在課下會積極地去讀書,去記筆記,以便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勞動成果。況且,每個學生看的書種類繁多,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這樣課上的交流就如同這個學科的小型研討會,久而久之,學生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鍛煉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主動學習,怎樣學習。
2.懂得尊重,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條件,作為高校,更應體現這一精神,高校的學生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不同的社會背景、成長經歷塑造了他們不同的性格、求學態度。作為多元思想云集的高校,尊重每一種文化,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積極展現個性的自己,從而使校園呈現和諧的文化紛呈的殿堂,大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更懂得求真知,塑造有社會擔當的品格和精神。
3.高校更應該注重啟發精神,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和“三三六”模式所體現的就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啟發,讓學生變得主動,變得積極。高校的大學生不應該沉浸于網絡,沉浸于對社會負面的過度思考,而應珍視現在這求學的機會,求學的環境,高校應該不斷舉行常態化的論壇和講座,讓大師的語言、神情、做學問的方法和精神去感染和啟發大學生,激發他們求知問知論知的熱情,真正使高校到處彌漫著學問和知識。
八、啟示
專家學者評價說,杜郎口中學是中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統一的典范,給“迷?!钡闹袊逃该髁宋磥戆l展的方向,率先邁出的這一步,將推動中國教育一大步。它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值得倡導,真正讓教育得到了回歸——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的意義在于實踐,在于創新,希望我們的教育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1.王淮龍、韓金山,《課堂原生態》[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8
2.李炳亭,《杜郎口“旋風”》[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7
3.王耀華,《高師音樂教育學》[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本文系河北師范大學第九批教改項目課題)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