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才秀
[摘 要]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的教學異彩紛呈。學校采用以詩學詩、以詩悟詩、以詩解詩、讀詩用詩的學詩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對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大有裨益。
[關鍵詞]雙主;主體式;閱讀
學校開展的“雙主”的古詩接龍誦讀學習研究,就是傳承著這一瑰寶,陶冶著學生的性情。在教學實踐中,古詩誦讀有三個階段:
一、吸收營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讓學生如海綿吸水般不斷吸收古詩營養,讓他們認認真真做學問,扎扎實實搞積累,求博達深。就是讓學生厚積。
古詩由于藝術形成的特殊性,具有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它押韻合轍,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呈現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結合校本教材——《古詩接龍》,教師每天抄一首古詩于黑板一角,讓學生來到校時讀幾遍,每節語文課前背上一至兩句。這樣一天下來,背完一首五言或七言絕句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謂輕而易舉??鬃诱f:“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痹趯W習內容和方式上,在學習時間和空間上,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每首古詩合著節奏,自編自導一些動作,如拍手、跺腳、點頭、扭腰等等,使口、耳、手、眼、腳、肢體,全身心地動起來,像唱歌、跳舞,又似吟詩、游戲,學生自然興趣盎然。教師還可以根據詩的意境配上樂曲。如《一日復一日》配上《三個和尚》這首有趣的歌,意為學生要珍惜時間;《墨梅》配上《茉莉花》曲,讓墨梅花香四溢;《山間客訪》配上《柳樹姑娘》,讓學生也感受欣賞風景、放聲歌唱的快樂;碰到情深處,還可以讓學生深情地誦讀《清明》《游子吟》等。學生時而吟唱,時而舞動,時而沉思,從頭到尾不間斷,無不彰顯古詩接龍的無限魅力。
二、整合、梳理
大腦如存儲器,它如海綿吸水般吸收了大量古詩,雖然不求甚解,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要進行整合、梳理以形成知識系統。因此,每過一段時間,教師要以主題形式讓學生腦海中的古詩進行整合,形成系統。結合古詩文字精練,意境深遠,具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融合的特點,可以設計古詩送別園,讓學生深入體會古人表達惜別之情的方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了解細雨如絲、繁花似錦的三月,作者在黃鶴樓“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依托長江水滾滾東流寄托與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展示這一送別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毛萇曰:“詩者以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魯迅先生也指出:“詩歌之本以抒發自己的熱情的,發訖即罷。”說明詩是情感的載體,一句“你還體會了哪位詩人的送別之情”情動而馳發,通過分析,學生從腦海中梳理出許多送別詩。如《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中的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愿,《送杜少府之任蜀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王勃與杜少府的情真意切。以詩學詩,以詩悟詩,以詩解詩,如此梳理后形成一個個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體系,讓送別惜情的情感植于學生心中,讓他們學會珍惜友情。
三、靈活運用
葉圣陶說:“一定要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被顒邮菍W生獲得充分發展的必需。把活躍在舞臺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配合古詩誦讀活動的開展,舉行“吟誦古詩和古人交朋友”的主題班會,開展“配樂吟誦古詩”“看圖吟誦古詩”“吟詩接力賽””爭當小詩人”等活動。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苯處煄W生踏春時,看到一派生機勃勃、萬紫千紅的景象,學生很自然地吟誦出“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見到柳樹時,“碧玉妝成一束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詩句不絕于耳。
兒童天生就是詩人,瞧,他們也詩興大發:“會當羅田尖,一覽天地寬?!薄按松礁甙俪?,手牽白云帽。”這不就是讀詩用詩,學詩作詩,學以致用,厚積薄發的精妙之處嗎?
校本教材“雙主”的古詩接龍式誦讀不僅易學易記,朗朗上口,還能融會貫通,自成體系。以詩學詩,以詩悟詩,以詩解詩,讀詩用詩的學詩方法豐富了師生的想象,提高了師生的文化素養,讓師生共同成長,讓古詩成為師生學習的無窮活力之源。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