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
摘要:初中歷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它通過講授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基礎。我們總是提倡主體性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就是其學習主體性的基礎。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他們發展的根基,是他們求知、探索的原動力。可以說沒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沒有學習的創造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新課程
2011年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是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那么身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如何在全新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鞏固學習效果,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呢?
一、初中歷史教學要突出趣味性,重視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應該是教育的一種最高境界。特級教師于漪曾在她的《語文教學談藝錄》中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學生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歷史教學也不例外,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片,加上生動的語言,并借助優美音樂的感染,以及現代化的先進設施,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營造一種愉快、和諧、放松的課堂氣氛,創設一種生動、有趣、變化多樣的意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發展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
歷史本身是一門豐富多彩的人文課程,不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與歷史有關系。可以觸類旁通學習歷史知識。并且歷史教學過程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為達顯著之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引導學生,鼓勵和激勵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時的導入,復習舊課時的導入、提出問題式的導入、圖片賞析式的導入、講述故事式的導入、引用詩詞式的導入、播放樂曲式的導入等等,由導入創設情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學生盡快投入到歷史學習的情境中。
二、改變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性,應采取多種方式,在教學之中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注重培養學生思想活躍,勁頭十足,從而使其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例如通過閱讀、演示、辯論、競賽、用第一人稱介紹歷史人物事跡等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與教師配合與呼應,共同完成教學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學生的參與,是全體學生的參與,而不是只有個別學得好的學生參與。要改變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狀況,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活躍而和諧的氣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理應由當初的知識傳授者,變成調度者、研究者,教師和學生最終應該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寬容、鼓勵和幫助的交往關系和”伙伴”關系。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切實轉換“教”與“學”的角色,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實施新穎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的新鮮感,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思維,促進其開展創新性學習。在課堂之上,教師也可以依據教材內容,給學生設置一些討論話題,讓他們分組進行辯論,這會讓學生獲得更多新知識,但是在討論教學中,始終要引導學生對歷史事實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不能偏離教材內容所反映的主旨。
三、勇于創新,積極培養教育教學新理念
教學可以稱得上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既然是科學,就有規律可循:既然是藝術,就需要不斷創新。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討論、問答的方法、模擬、競賽、游戲、角色扮演、歷史課本劇編演等方法教學活動,還可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的石器、竹簡、泥制活字等。此外,課堂上也可以采用直觀性、動態性較強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科學的、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具體途徑。教師應在充分掌握本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利用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日開展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或者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等,令學生主動地、多方面地捕獲歷史信息,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為求達到提高業務素質,培養駕馭課堂能力,表現教師個人風采,可以學習央視的《實話實說》節目那樣,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溝通心靈,也可以像央視《百家講壇》欄目里的名師們一樣瀟灑自如,口若懸河:在非智力素質方面,包括教師的風格、氣質、表情、眼神、手勢、姿勢等,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學生一提到這個老師的課就興趣十足,激情飽滿,以此吸引學生比淺層次的興趣教學法更為有力、實用。
(作者單位:新鄉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