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波
關鍵詞 心律失常 早搏 診斷 診療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及起源部位的異常。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也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1,2]。可引起心悸不適,因心排血量減少而引起頭暈、乏力等癥狀,有基礎心臟病者可因此而誘發或加心力衰竭、心絞痛等。本文首先論述了早搏的流行病學情況與機制分類,然后具體綜述了其診療情況。現報告如下。
心律失常中早搏的流行病學分析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同時又是心內科急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將其分為房性、室性和結性[3]。早搏可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最常見于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也可見于奎尼丁、洋地黃中毒;血鉀過低等;早搏也見于正常人,或見于飲濃茶或咖啡、情緒緊張也可能引發早搏[4,5]。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發生的機制分析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發生的機制目前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觸發活動、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動。早搏表現癥狀有心臟突然提早的搏動、停跳感或心前區有被擠壓一下或有懸空的感覺等。體征多為面色少華,舌質淡紅或暗紫,脈象細弱或結代[6]。我們認為,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可以是器質性疾病,其他尚可見于電解質或內分泌失調、麻醉、低溫、胸腔或心臟手術、藥物作用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部分原因不明。
心律失常中早搏的診斷分析
早搏患者的診斷主要取決于心電圖。但室性早博要引起重視,對于有臨床癥狀的室早患者,需作運動試驗、記錄長程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盡量明確引起室早的原因,再對室早進行正確的危險分層及預后的評估。對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室早不影響其健康,一般不太主張過于積極的藥物治療[7]。
當前采用導管電生理或非創傷性檢查方法指導用藥、預防復發及評價療效已有30余年歷史。電生理刺激方法反映了激發狀態下的發作,而非創傷性檢查適用于自發性發作的檢查,二者可互補;不論何種方法均有較高的復發率,分別為32%和41%;尚缺乏前瞻性、安慰劑對照的研究[8]。
心律失常早搏的治療分析
早搏的治療除了傳統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外,還包括電治療和外科治療。因此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仍然是藥物治療[9]。西藥中新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常用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胺碘酮等,因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加重已存在的心律失常等因素,或其他副作用,及療效的個體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在臨床上的應用。但中醫藥治療心律失常起效較緩、療程較長,但藥性相對和緩、安全,不良反應少[10,11],逐漸被大多數人接受。近年來,人們注意到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雖顯示了很好的心律失常抑制作用,但最終的死亡率卻較安慰劑組明顯升高,認識到不能把心律失常抑制作為治療的最終目標[12]。國內的一項前瞻性雙盲及隨機試驗,以安慰劑與索他洛爾進行比較索他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29例患者依次服用索他洛爾160mg/日、240mg/日、320mg/日各1周,索他洛爾組的總有效率65.5%[13]。說明索他洛爾在小劑量(160mg/日)時,治療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的療效高,但長期容易出現新的心律失常。這使人們更加關心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更加注意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治療目的是降低死亡率而不是單純減少心律失常的次數。近幾年射頻消融術逐漸在早搏領域有所突破,給早搏的治療指出了很好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樹青.早搏靈治療過早搏動82例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醫雜志,2000,41(7):410-411.
2 陳平娥.中西醫結合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房顫動11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9,6(3):124-125.
3 郭紅旭.針刺治療心律失常81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5(4):250-251.
4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55.
5 周風生.中成藥與西藥治療室性早搏的療效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2):148-149.
6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索他洛爾臨床研究協作組.索他洛爾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0,4(2):7-10.
7 陶萍,龍露,諸俊仁.索他洛爾對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24(6):408-410.
8 蔣文平,朱俊,戚文航.如何對待心房顫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7):483-486.
9 戚文航.低劑量索他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9,3(2):106-109.
10 周達新,李志善,李瑞,等.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普羅帕酮藥代動力學[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17(5):195-196.
11 朱健華,沈浮.從索他洛爾電生理作用評價其抗心律失常作用[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2):116-118.
12 Singh BN.Electrophysiologic basis for the antiayyhythmic action of sotalol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agents[J].Am J Cardiol,2003,72(10):16-18.
13 Kato R,Ikeda A,Yabek SM,et al.Electrophysiologic effects of the ievo and dextro rotatory isomer of sotalol in insolated cardiac muscle and their invivo pharmacokinctics[J].J Am Coll Cardiol,2006,7(2):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