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珍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淺談起步階段習作教學的幾點感悟。
關鍵詞:起步階段;習作教學;感悟
畏難,缺乏自信,是小學生習作的普遍心境。我認為,起步階段習作教學的方法是造成此狀的原因。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淺談起步階段習作教學的幾點感悟。
一、起步階段,內容決定形式
沒內容可寫,是困擾小學生習作的重要問題,起步階段更是如此。這與我們在引導方面有關,我們總是告誡學生什么是值得寫的,什么是不值得寫的,語句要生動優美,到頭來,學生反而縮手縮腳,無從下筆。其實,生活就是作文。我們要啟發學生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留心生活中一些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和事,主動地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明白,可以寫進作文的,不僅是秀麗的山水,不僅是自己樂在其中的課余生活,那些看起來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也完全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可以讓他們講述自己每天平實的生活,講述假期游覽的經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和電視節目,暢談自己的理想……目之所及,寫下來就是作文!
如,“今天早晨,一起床就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哦,想起來了,今天我家收割水稻,他們一定是早早地吃完飯下田了。走進廚房,桌上放著一大碗稀飯,一碟剩下不多的泡菜。肚子已經很餓了,我大口大口吃著稀飯,不一會兒,一大半的稀飯已經吃到肚子里了。”
這是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但學生卻認為不值得寫。習作教學時,可創造一種聊天的氛圍,與學生聊凡人瑣事,可變成一次開心的游戲或進行一項妙趣橫生的實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松愉悅中,調動所有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追憶、去想象,去下筆成文。這樣的教學過程,對教師而言,是可以策劃的,但是對學生而言,卻是無心插柳,不為作文而作文。當告知學生寫成的就是作文,學生定然感到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并不是高不可攀,為難情緒便蕩然無存。當“作文就是生活”的觀念在學生心中逐漸扎根之后,學生就會發現,原來,什么都可以寫入作文。生活是無限的,可以寫入作文的材料無窮無盡,從而擺脫沒有內容可寫的困惑。有了生活的內容,也就有了作文的形式,不用教,學生就能感悟到。
二、起步階段,提高認識能力極為重要
當學生發現生活就是作文時,教師要關注的是如何將學生的自然生活轉入作文,這里面有一個中介,即認識能力。什么是認識能力呢?比如,“一個人摔倒了,他爬起來,什么也不想,繼續往前走?!庇姓J識能力的人就會通過這件事進行思考,產生聯想,并能把這件事寫下來,并寫出感受,下次注意。而認識能力弱的人,就不會寫出。這就說明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學時應將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記錄自己的點滴生活,并寫出感想。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自然生活轉入作文。所以,提高認識能力的途徑就是引領學生感受生活,提煉生活。
三、起步階段,習作的評價要分層次
一個班的學生存在著差異,評價時要分出層次,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有成功感。如果學生邁出第一步,得不到教師的激勵,強烈的挫敗感,必將使學生對習作望而卻步。所以,我們當老師的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要表揚他們習作中的點滴優點,對童趣要加倍珍惜,對學生獨特的感受,應細心呵護,對學生的創造,要給予熱情洋溢的鼓勵。
總之,在起始階段的習作教學中,能做到以上幾點,就能真正實現“放飛童心,以手寫心”。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察布查爾縣第
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