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龍
摘 要:學生苦于無東西可寫。教師指導學生素材就在身邊,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遠一點的從報紙、電視中積累素材。注重背誦記憶,積累語言,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創作,有成績給予肯定,把學生的作文學習引入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
關鍵詞:素材;有米之炊;作文教學
作文,曾經讓許多學生談之色變,望而生畏。有一則笑話里的秀才說:“做文章比女人生孩子還要難。原因是:生孩子,肚子里本已有孩子,做文章,肚子里本無文章。”這個秀才固然可笑,但他卻道出了許多學生的心聲:作文沒有什么東西可寫。的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怎么能做飯呢?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教給學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激發寫作激情,效果良好。
一、素材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文應該敞開心扉,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只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生動感人,耐人尋味。然而,剛入初中的學生卻不大明白這一點。認為作文里的內容,就像墻壁上的畫一樣,要美一些,于是就有他們認為美一些的題材:送盲人過馬路;學生病了,教師給學生補課;天突然下雨,媽媽送雨傘;為一件事和同學產生誤會,后又重歸于好……不但內容如此,而且形式也程式化。第一自然段開頭,用一句“這里面有個令人難忘的故事”引出下文。第二自然段記敘事件的經過。第三自然段結束全文,點明中心思想。三大段,嚴嚴實實、平平穩穩,似乎沒有什么不對之處。
為讓學生轉變觀念,使他們的作文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我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了《構建讀寫結合中學語文教學新體系實驗教材——作文》的前面兩個單元,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并且告訴學生:作文就在我們的身邊,我高興時,寫出我的高興,我悲傷時,寫出我的悲傷;作文是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我”的情感,寫作文不是高不可攀的,文章里既可有“陽春白雪”,也可寫“下里巴人”,好題材不是別人寫在范文里的題材,而是你自己找到的題材。
通過這種脫胎換骨,學生恍然大悟:作文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生的作文觀念、作文思維開始有所變化,做出來的作文也為之一新。
二、素材在書中,在電視里
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是從浩如煙海的文章中挑選出來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值得精讀以擴大眼界,增長知識,豐富語匯。現在的初中學生,普遍閱讀面窄,尤其是網絡興盛起來以后,很大一部分學生把精力用于網絡上的其他東西,而不是閱讀。學生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知之甚少,其他如,自然科學的、思想修養的、政治歷史的就更少接觸。
大多數初中學生都喜歡看電視,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癮”更大,語文教師要“將計就計”,變反對為利用,讓電視劇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教材。如,電視劇《黑洞》,我認為寫得很好,演得很好,大多數學生也看了,我不能讓他們白看,看了的學生每人寫幾百字,學生都樂意寫,并且寫得也不錯。
另外,讀書人應當“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國內外重大事件,如,黨的十八大、長假的亂丟垃圾等等,要讓學生主動地掌握,把個人前途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只有胸懷天下,做出來的文章才會有生命力,有時代氣息,不致成為無病呻吟,所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讀報,看電視新聞。
三、美的語言要注重平時積累
“口吐蓮花,舌綻春蕾。”這應該具有相當深厚的語文功底。這種功底應該是建立在熟讀和背誦很多文章的基礎上。很多語文教師都主張學語文要多背文章。“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初中學生正處在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在這個時期,讓他們背誦一些優美的文章,掌握豐富的詞匯,對他們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將來步入社會都是受益無窮的。一個語文愛好者,滔滔背誦優美的文章,那是一件愉快的事,就像一個歌手在歌唱著他心愛的歌曲一樣。同時也能喚起語文學習的情感,激發創作熱情。背誦的文章多,積累的詞匯多,就如給即將興建的高樓大廈準備了材料,寫起作文來,就不至于言不達意,表達不清。
四、捧起學生作文的每一個閃亮點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蔣大光老師說:“學生的寫作水平,靠學生自己通過多寫多改去提高,而不是老師單方面的指導,包辦代替地精批細改可以提高的。”早幾年,聽說魏書生自己從不批改作文,作文是學生互相批改的,效果蠻不錯。當時,不敢太相信。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看到了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的確比教師批改作文好。蔣老師的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一次相互批閱作文活動,無異于開了一個博覽會、一次學術交流會。學生容易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也可以找到別人的短處,自己引以為鑒;可以學習別人的選材、造句、布局、謀篇,尤其是后進生,學到的東西更多,受益更大。
在批改作文過程中,發現了佳句、美文,同學們把它推薦出來,只要有一個閃亮點,讓大家一起來“奇文共賞”。這樣捧起的也許并不是幾句話,而是一顆愛作文的心,一個愛作文的人。互相批閱作文,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這樣,寫作文就不會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學生的作文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普遍認為現在做作文沒有原來那么難做,感覺有話可談,有話要談,有東西可寫。我對他們說,現在“米”有了,下一步就得看你這個“巧媳婦”如何去“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