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立東
摘 要:眾所周知,初中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初中化學涵蓋了大量的化學基礎知識,比如,元素周期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實驗注意事項等,在形形色色的諸多信息中,一定要對知識進行分層,比如,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需要了解的知識、基礎知識等層次,這就需要初中化學教師細心鉆研課本,及時捕捉其中最具價值的信息,從而使其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針對初中化學課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的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信息捕捉;生成性資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初中化學教育正在嘗試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于初中化學教師而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設置情景教學,同時提高捕捉生成性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學習化學的潛能,為學生以后的化學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問題教學中,積極捕捉生成性資源
提高學習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主發現問題,并通過個人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鞏固了新知識,并且對舊知識溫故知新。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質疑,從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組織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答案來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新舊問題交替解決、產生,使知識不斷的深化,這就是對信息捕捉的生成性資源。
二、在化學實驗中,積極捕捉生成性資源
化學課程與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化學離不開實驗,有很多化學結論都是反復的實驗成果,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化學實驗是形成動態生成性資源的大前提和基礎。在學生親自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通過眼、耳、口、鼻并用的學習方法,充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感知,進行實驗也是新舊問題交替解決與產生的過程。化學實驗本身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對于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實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實驗中完成了對生成性資源的捕捉。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生成性資源,引導學生以創新的方式學習知識,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陳寧莉.探討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的策略[J].教學研究,2012(02):119.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