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建鵬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而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永遠探索不盡的課題。所以教師從學困生抓起,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研究在新課程改革下學困生如何轉化的策略,實行成功教育,并長期堅持下去,真正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順利開展農村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以便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學困生;轉化;研究
本文筆者對在農村普通高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以提高農村高中課堂教學的質量,推進農村高中課程改革實踐的順利進行。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教師要抓住他們的特點,努力挖掘其內在潛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并進行耐心細致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打開他們的心扉,培養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困生”轉化的目的。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總結的幾點策略:
一、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取得成效的關鍵是學習小組成員組成的合理性,也是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的重要保證。班中在優等生與“學困生”之間適當建立“一幫一”輔助網絡,讓優等生輔導學困生釋疑解難,溫故知新,并幫助他們制訂補缺補差計劃,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同時,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注意設計幫扶的環節,設計一些符合他們實際水平能解答的問題,這樣有利于激發這一部分學生的求知欲和信心。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通過師生互動,實施教與學過程的通力合作,積極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課堂上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多表現,讓他們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培養樂學精神,開拓思維。
三、創設新穎教法,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學困生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的狀況,教師要努力降低難度,放寬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比較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實際狀況的基礎知識。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學困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來解釋知識,通過實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法
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改善他們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成績。作業要求也可以分層,盡量簡單好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掌握思維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五、學會尊重學困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困生的成績一般都比較靠后,他們的自尊心很脆弱,怕別人歧視的眼光,期待教師的真誠關愛。所以,教師對學困生要尊重,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采取傾斜政策,對他們給予偏愛和厚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
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展示自我
教學中,學困生往往會被遺忘或冷落。所以教師要經常提問他們,要多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我。在課堂上,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并引導和鼓勵他們向前邁進,樹立信心,直達正確的彼岸。在教學中要多一點愛心和鼓勵,多一點點撥和表現機會,多一點思想交流。這樣,讓學困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如果教師更能夠立足于“鼓”,著眼于“拉”,著手于“幫”,消除“學困生”的恐懼心理或逆反心理,他們感受到教師和同學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形成。
總之,學困生問題是基礎教育的一個大問題,他們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只要樹立信心,堅持不懈、滿腔熱情地努力,一定能夠成功找到轉化學困生的策略,并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他們就是今日含苞待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針對目前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將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結合,這樣才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奇特效應,既滿足于當前新課程的需要,又能豐富基礎教育的教學理論,更能推動我們農村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爭取早日實現新課程下的各種教學模式,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大均.教學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三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