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景雨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更加全面地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使教學課堂的結構得以優化,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實現學生的情感需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述了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動教學;師生互動;小學語文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可以說,在人的一生當中,語文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小學時期,小學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操、智力的開發。小學階段的語文是非常獨特的,而傳統意義上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灌輸式的,教師僅僅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知識,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也不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過度地依賴教師。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教學的模式,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
一、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施互動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情感,這些課文匯聚了人類的各種情感。其中,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學內容,要求有教師的情感調節和參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豐富、健康、積極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學內容、教師、學生實現情感上的統一。小學課本中的課文能夠吸引小學生,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視角,應用變換的語調、形體動作、眼神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完全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能夠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這樣學生就會善于發言,敢于發言。在這個時候,教師應當肯定與鼓勵學生,贊揚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之處。這種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通過游戲實施互動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愛玩,倘若課堂教學比較單調和乏味,那么就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甚至會使學生抵觸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針對所教授的內容,通過游戲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這樣,師生之間就能夠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就能夠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并且可以靈活、合理地應用所學到的知識。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方、土、田、石、山”這幾個字的時候,每一次讓十個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去,其中,五個學生各自拿著關于這五個字拼音紙牌,另外五個學生拿著這五個字的紙牌,當教師喊出口令:“請拼音‘fang與生字‘方牽起手來”,拿著這兩個紙牌的學生就快速地牽起手來,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的學生可以指出這些學生的對錯。教師通過這種游戲式的師生互動教學,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通過場景的模擬實施互動
因為小學生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在運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的內容模擬一些場景,這包括應用一些現代教學方式與設備。這樣,能夠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稱象》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按照曹沖進行稱象的幾個步驟,讓學生使用秤、石子、玩具象、水等工具把曹沖稱象的整個過程加以模擬。在這個基礎之上,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你能提出一個比曹沖稱象更好的方法嗎?并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出來。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稱象方法:讓士兵取代石頭,可以讓士兵走到船上去,一直等到船沉到有記號的位置,最后把士兵的重量稱出來,這樣會比較方便;使用桶向船里倒河水,一直等到船沉到有記號的位置,計算出一共倒掉了多少桶水,把一桶水的重量稱出來,就可以計算出大象的體重。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思維的拓展實施互動
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較強,并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提出一些假設,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本知識,提出一些假設,像“假設我遇到此類的事情,我需要怎么辦呢?”或者是“假設課文當中的人物沒有那么做,結局會如何呢?”……等,這樣,能夠有效地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提出一些假設。比如,教師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做一些假設,假設小女孩沒有凍死,先讓學生討論一番,然后讓幾個學生試著說給教師和其他的學生聽,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最后讓所有的學生寫一篇如“小女孩美好的明天”類似的作文,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五、通過討論實施互動
討論互動主要指的是教師與所有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教師一定要大膽地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以使互動的空間擴大。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具有可選擇性,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思路、選擇材料、選擇策略,并非只局限于讓學生選擇一種操作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解《將相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在“澠池之會”上,楚王為了羞辱齊王,讓齊王鼓瑟,而藺相如逼楚王擊缶,這充分體現出了藺相如的勇敢機智與愛國情感。教師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通常會設置以下問題導入課文。(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體現出了怎樣的特點?(2)從何處能夠見證藺相如的勇敢和機智?(3)從何處能夠見證藺相如的愛國情感?(4)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藺相如的愛國情感呢?客觀地講,以上問題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并且問題的答案是固定的,缺少師生互動的空間。倘若教師設置下面的問題:在“澠池之會”上,楚王與藺相如誰勝誰敗?還是打了一個平手?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這個問題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和不同的側面來體會藺相如的形象,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空間得以擴大。
六、通過實踐體驗實施互動
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當中,實踐體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當中探究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這能夠使學生學會知識,并加以靈活地應用,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比如,對于《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按照文章的講解,繪制出一條旅游的路線,師生一起開展“我是小導游”的實踐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所設計的旅游路線,為其他學生講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美景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可以加以補充和更正。這樣,學生好像走進桂林山水旅游了一次,這種在實踐體驗中的師生互動,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加深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加深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大大地改善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文華.基于快樂學習的互動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8).
[2]喬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1).
[3]唐立娟.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以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10).
[4]侯立元,高光.課堂師生互動不平等現象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