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花
摘 要:地圖和各類地理圖表是許多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是地理區別于其他學科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地圖化”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
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學生對地理一科存在畏難情緒,不想學、不會學。其實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讀圖、用圖,總想用學習歷史、政治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對付地理學習,結果發現費力不討好,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基于地理學科特色與學生的學習實際,落實好地圖教學,是抓好地理教學的當務之急。而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地理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
一、抓好地圖三要素的教學,為讀圖打好良好的基礎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地圖四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其中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么符號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為了強化學生記憶,在第一冊學此內容時,就布置作業,帶領學生一起來畫學校平面圖,并設計好圖例與比例尺。進行一次作業大評比,把優秀的作業張貼出來,讓學生品評賞析。利用初中生好勝心理,大大促進其學習和運用地圖的熱情。
二、進行讀圖比賽,快速掌握讀圖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學完地圖一節的教學后,不僅要讓學生實際畫圖,而且還舉行讀圖比賽。比如,以小組為單元,利用地圖冊,讓學生找一些地形區、河流、國家、城市、礦產等等。初中生都是好動好勝的,這一活動會激起他們十足的熱情。在嘩嘩的翻書聲中,他們自然明白了快速讀圖的要訣:先看圖名、再看圖例、再找地理事物。地圖種類豐富多樣,不同的地理事物要在不同的地圖上來尋找。
三、從易到難,讓學生學著繪制地圖
要想切實記下地理分布,繪圖功不可沒。在繪圖過程中,能加強整幅地圖中細微特征的認讀,且手腦并用,記憶深刻。在七年級下冊的教學實踐中,因每節都有不同區域的圖,以往學生往往不勝其煩。這期作業只布置描畫所學區域的輪廓圖,再在其上適當添加一些地理要素(如,地形區、氣候、河流等),并讓學生在課前幫教師畫好黑板板圖,還進行組際評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繪圖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多鼓勵學生繪制簡圖,簡圖是精確圖的合理補充。簡圖要抓住主要的地理特征,要簡得有理,簡得到位。如,非洲的輪廓,可只畫成上面一梯形、下面接一倒三角形;湖南的地形特點簡化成U字形;三條橫線來表示出新疆的地形格局(三山夾兩盆);鐵路干線略圖等等。指導學生畫地理事物的聯系圖,加深對地理整體性的理解,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如,西北地區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圖可畫成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的地理位置,降水稀少,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稀少,多為內流河;風力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豐富;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農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形成“綠洲農業”;交通線一般沿山腳地帶修建;人口、城市分布在山麓地帶(有水)。通過這些聯系圖,讓學生深入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會學習地理。
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