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q 要:隨著高效課堂的不斷推進,預習已成為“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為了使學生預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本文詳述了教師對于學生的預習指導主要體現的方面,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預習 方法 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72-01
早在20年前,葉圣陶就說了“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學不好的。不光是語文,別的科目也是這樣。如果學生不會動腦筋,不會自己求知識,學本領,事事都得依賴教師,這樣的人培養出來有什么用呢?”時至今日,這話依然對我們有振聾發聵的作用。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預習正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隨著高效課堂的不斷推進,預習已成為“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不少老師也意識到,預習有利于提高聽課效率,對教學活動的高效推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發現部分解決不了的問題,引起探索的興趣,為進一步積極主動、深入學習形成一種期待心理,正是這種期待,學生上課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效率自然就高。教師輕松,學生愉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不過,要使學生預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指導是關鍵。
1 預習前教師的準備
1.1 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
許多高年級學生已習慣了傳統的“老師牽著走”的教學模式?,F在實行高效課堂,讓他們提前預習,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或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開始,普遍學生反應預習有困難,甚至部分學生有敵對心理,根本不按老師的預習要求去做。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對學生做好思想教育十分必要,也是高效課堂下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讓學生了解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讓他們明白:信息時代不會學習的人是文盲,而預習則是學會學習的開始,是培養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通過努力,一定能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2 教師把握各年級段的差異,提出不同預習要求
各年級段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自學能力不同,教師應提出相應的預習要求。如一年級側重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和課文,盡量不讀破句;二年級側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級側重選擇字的義項和分段;四年級側重略說段意和略說主要內容;五年級側重抓住課文中心和提出較深刻問題;六年級則要求學生深入預習:對字、詞、句、段、主要內容、中心全面領會,側重提出疑難問題。
1.3 教師編寫導學案
高效的預習以教師充分準備為前提,以學生積極思考為基礎。為了讓預習任務更加具體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和教材特點,設計出具體可行的導學案。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層確定學案中的學習目標、重難點、知識結構、導學問題、學習方法、鞏固練習等。每課時的后面還設有“我的疑問”欄目,以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預習感受和疑問。有了學案做抓手,學生預習時就避免了隨意性,使之學習有路、學習有勁、學習有法。
2 預習中方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就如同得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但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預習,認為預習只是讀讀生字、課文而已,達不到預習的目的。教師加強學生課前預習指導,才能實現預期的效果。
由于學生年級不同,預習的方法也應不同。如:一年級前半學期可讓學生能自己記住預習的內容,能自己看看,讀讀課文,勾畫不認識的字詞,能請教家人給他說說不懂的問題,自己了解一下第二天所學內容;對于沒文化、不識字的家庭,學生可嘗試著把自己看懂的問題或課文、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聽,這樣既鍛煉了自己,鞏固了知識,又多了與家人之間的交流,增進了親情;從一年級后半學期起,教師就應注意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培養其自主預習的習慣,這個習慣可在課內培養一段時間,然后放到課前。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讓學生學會標自然段、學會圈畫認字和寫字、學會勾畫好詞好句、學會質疑、提問,并能向別人請教,解決自己的問題。
那么中高年級怎么預習呢?
(1)默讀:中高年級學生,應該學會默讀。初次默讀時,先要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課文寫了什么事、介紹了什么人、描繪了什么景、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情感等(目的在于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其次是同低年級預習要求一樣,準確地找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和句。
(2)查問求助。對預習課文時遇到的生字、新詞,就要請教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解決。
(3)閱讀時“圈點批注”。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時要求學生手不離筆,隨時勾畫,勾畫符號最好在全班統一,如(。。。)表示關鍵詞語,(-----)表示總括句、重要句,(~~~)表示佳詞妙語,( )為要注意處、發表感想處,(?)為有疑問處等等。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4)摘抄詞句。預習時可把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白爝^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使手、眼、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5)預習思考。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鞍l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想想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老師請教的。對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做記號,有的最好書面寫下來。
3 結語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 章興華,薛端生.農村中小學師資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8(12).
[2] 朱曉娜.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加快推進社會建設—— 對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的探析[J].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