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來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社會也越來越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儒商精神作為傳統的商業文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其價值日益凸顯出來。在當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儒商思想的精華可以被吸收為當代企業的文化,使之成為企業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儒商 社會責任 傳承弘揚
一、儒商文化概述
儒商是指受到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優秀的經營才能,把“儒義”和“商利”相結合的商人,是把“儒”的倫理品質和“商”的職業結合起來的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
我國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對商業道德的研究,在長期的商業活動中,我國以儒家倫理為核心,創立了比較先進的商業道德規范體系,如“見利思義”“先義后利”“以義求利”“義利合一”等觀念。這些理念將道德與商業經營活動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有了以晉商為代表的“以義制利”的商派。事實上,這些理念已經將道德上升到管理的高度。
二、儒商文化現實意義
(1)儒商文化的“義利統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儒家文化中“以義生利”“見利思義”等“義利統一”的思想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利益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不僅是競爭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它可以促進企業誠信經營、遵紀守法,還能夠約束企業的行為,促使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企業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利潤是企業的直接驅動力,也是市場經濟的要求。但是企業應“取之有道”,以合法的渠道獲取利潤。儒家思想對構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建立市場誠信機制都有巨大作用。
(2)儒商文化有利于防范企業道德風險。
儒家思想提倡“義利統一”的核心價值觀。“仁”可以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義”的準則要求董事會、經理層在講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做到“義利統一”,營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樹立“義”“利”統一觀,遵循“先義后利”“以義求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價值準則,宣揚“重義輕利”的精神,有利于防范道德風險。
(3)儒商文化思想有利于企業樹立以消費為導向的觀念。
儒家提倡“民本”思想,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利潤和企業的關系。消費者處于首要地位,先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商家才能獲取利潤,有了利潤企業才能得以生存。當今社會屢屢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尊重消費者是企業決策時必須考慮的問題。企業只有尊重顧客,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謀求更好的發展。
三、現代儒商必須具備的素質
時代的變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對企業家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時代呼喚新的儒商精神。現代儒商除了應該具有傳統的儒商精神外,還應當具備以下素質:
(1)勇于創新,銳意進取。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企業而言,創新也是其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泉。市場在不斷變化,不斷更新,新產品層出不窮。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創新和特色,最終很難擺脫被淘汰的命運。只有不斷創新,開拓進取,才能在競爭中獲取優勢,從而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
(2)準確判斷,搶抓機遇。
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一些優秀的、資金雄厚的企業而言,意味著一次擴大市場份額的大好機遇。經營良好的企業可以趁機購買相關聯或者有戰略意義的企業。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家必須要具有足夠敏銳的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準確判斷投資方向和價值,做出準確的決策。
(3)居安思危,善于競爭。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固有規律,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經濟主體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參與市場競爭。一個企業必須正確認識市場競爭的規律,不但要學會競爭,還要善于競爭,做優秀的現代儒商。
(4)感恩社會,承擔責任。
雖然企業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獲得利潤,但是其發展離不開社會,因此不可以唯利是圖。富有儒商精神的企業家會將服務社會銘記于心,富有社會責任感。近些年來,在我國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中,特別是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中,以中國“首善”陳光標為代表的當代儒商慷慨解囊,不僅為災區捐錢捐物,還身體力行,親臨災區幫助救災。這些先進典型,彰顯了一個新時代儒商的社會責任感和感恩精神。
四、儒商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社會在進步,時代對儒商及其文化、精神提出了新的任務和目標。我們應當認清時代的要求,將傳統儒商文化變革轉換成現代新型的儒商文化。
(1)觀念的轉變。傳統儒商與現代新型儒商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在文化知識、道德觀念等方面仍延續著舊的傳統,未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而后者既具有現代生產力和現代經濟活動的有關知識、智慧、眼光和文化素養,又具備與現代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相適應的倫理道德品格和風范。
(2)儒商文化的傳承。儒家文化是儒商文化的母體之一,但儒商文化又超出了儒家文化的范圍,尤其是現代新型儒商文化,還包括了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產品文化等諸多內容,并且傳統儒商的制度文化是相對缺失的。因此,要重建儒商制度文化,保留傳統儒商制度文化的合理因素,如德法并重、注重誠信、注重質量等,尤其要重視德法兼治的傳統,突出儒商管理特色。
(3)儒商文化的弘揚。儒商以德經商、以智經商和以儒經商的行為文化包含了許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精華。無論是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經營行為,還是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或是急公好義、扶貧助學的社會責任,儒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人們面前展現了其人格的無窮魅力。因此,要將儒商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將其弘揚創新。
總之,儒商精神有利于規范經營者的行為,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保證市場經濟的秩序。儒商精神可以融入企業文化,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曉艷.亂世興國:尋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2]王艷,王瑞輝.當代市場經濟潮流中儒商精神的缺失與儒商文化的現代意義及其踐行[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3).
[3]豐樂明,王飛.用儒商精神構建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基礎[J].經營與管理,2011(16)
[4]陳曉華.汲取儒商精神,構建優秀企業文化[J].山東文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