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秋
摘 要:長時間以來,中職英語教學都處于一個非理想狀態,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嚴格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制約,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是舉步維艱,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要想提高中職學校英語的教學質量,就要改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提高學生素質和水平,優化教育方式。本文針對此中職英語教學工作展開討論,分析了行為導向的方法如何應用在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中職英語 教學 行為導向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05-01
語言是一門用開交流的工具,英語也是一門工具學科,要想達到學習的目的就要從這門學科的特點入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束縛,將行為導向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將傳統的單向教學發展為師生共同交流的雙向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培養語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行為導向,達到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合作,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讓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1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針對學生的能力教育的方法。也就是說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通過行為能力的鍛煉,激發自身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在興趣和熱情的帶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承擔一個引導人的作用,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與氛圍,使學生身在其中自覺行動,通過肢體和頭腦配合教師教學,從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的能力。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中心任務與主旨含義在于“行動”在行動中學習,在手腦并用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積極、興奮的狀態下展開學習,在行動中獲得本領,推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不斷進步。
2 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運用行為導向法
行為導向教學方法是一種培養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教學方法,主要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在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帶動下開展教學活動,通過發揮肢體動作與思維思想等行為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中職學生的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作用。
首先,采取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與空間范圍內,盡情地展示自己,不斷進行語言的表達與應用的實踐,學生在相互配合,彼此鼓勵之間學習彼此的長處,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對“protect the environment,protect ourselves”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沒有學習這篇文章前,分配小組成員查找相關資料,并將查閱到的素材擬成資料,最后以報告的形式在課堂上分別匯報,學生通過作報告,一方面是對信息集中與英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學生在諸多的世界環境遭受污染的嚴峻的環境問題形勢面前,會自覺形成一種環境危機意識,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對課文的學習。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歸納出文章每一個段落的大概意思,再對其中的重要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小組的內部展開探討,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接下來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總結文章的結構與主旨大意進行探究。這一過程教師鼓勵學生在組內部自由討論,并為學生提供需要回答的問題,學生在相互配合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有效地久解決了問題,提高了學習效率。
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教師不要為學生設置固定答案,要鼓勵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各自表達觀點,提高她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其次,相互對話,詮釋角色。語言的學習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因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語言的溝通與交流,不同的生活情景,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員之間展開了不同的交流和交往。教師要善于將生活引入學習,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完成對生活的詮釋,達到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完了“movi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好朋友結伴去看電影買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通過利用這篇文章學到的詞匯與語法等知識編制對話,將對話背誦下來,在課堂上分組表演,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是行為導向方法重要作用的發揮。
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入多媒體等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聲音或者視頻,讓學生在充滿聲音與圖畫的世界里展開學習,利用多媒體最佳的方式體現為,為動畫片作配音,因為在配音中,學生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變化,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對應不同的言語表達,在客觀上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英語的語言情境。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著名的英文動畫片,“獅子王”讓學生身在其中,扮演其中的角色,背誦下來人物的臺詞,當學生做好準備工作以后,教師將動畫片中的聲音和對白褪去,只為學生留下畫面,然后鼓勵學生各自扮演角色,進行配音,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英語的學習形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在配音的過程中,是對人物語言的標準發音,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言發音,掌握了語言的標準發音后,也是對學生其他方面語言能力的鍛煉和發展。
最后,行為導向作用更多地還體現為肢體動作的運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語用肢體動作,展開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學生在肢體語言與思維方式的相互配合之中,自覺地習得了語言。
例如:在學到“body language”這一課時,課文中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肢體語言,不同的肢體語言又表達著不同的含義,教師在教授學生課程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些肢體語言,通過肢體做出這些動作,然后告知學生這些動作的英語表達,然后教師做動作,讓學生一起配合說出這些動作的名稱,在師生有效的配合下,學生在快樂與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3 結語
中職英語在整個的中職學習階段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學生只有學好英語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在就業中占據優勢地位,才能為以后的生存贏得更多的出路,中職學校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揮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為學生營造輕松、生動的生活情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創造更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珺.淺談多媒體英語教學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史志,2007(12):63-64.
[2] 黎廣彬,張淑香.如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6):103.
[3] 韓瀅.淺議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改革[J].華章,2010(17).
[4] 王李巖.論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9):175-176.
[5] 朱慧.淺析中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硅谷,2009(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