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華
摘 要: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日益受到關注。對其內涵的深刻理解,編制與設計環節的調控與把握是提高學案導學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學案導學;內涵;編制與設計;實施
近年來,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各學校都在積極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模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不斷地被采納和應用。我校經過幾年來的實踐和探索,適時提出并踐行了“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今就自己在學案導學實踐與研究中的一些體會和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學案導學的內涵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旨在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學案導學正是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想的課堂教學特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學案是建立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遵循著學生知識建構的循序漸進過程而設計的。
學案的基本任務和內容是:明確學習任務,說明學習背景,進行學習定向;揭示學習策略和參考思路,鼓勵學生作出選擇并制訂學習方案;提供學習“支架,解決學習困難;組織自我檢測,提高認知水平;整合學習成果,優化認知結構。學案教學的價值在于,順應教育發展的趨勢,有利于課堂教學重心的轉移,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它是對傳統教案教學的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教師既是學生目光聚焦的中心,也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更是知識權威的代表。而學案教學將學習的主體和課堂聚焦于學生本人,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坐”中學、“聽”中學轉變為“自學、自練”中學、“同伴互助討論”中學、“展示”中學和“拓展檢測”中學,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真正主人。真正在追求素質教育的理想與提高應試成績的現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二、學案的編制與設計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決定教學效益大小的關鍵要素就是學案的設計與編寫,而根據筆者的實踐與調查,學案創編的原則與形式雖然豐富多樣,沒有統一的格式,但一份好的學案總是同時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問題與情境要素
學案本身就是引導探索型的自學提綱,問題的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而人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2.教法與學法要素
學案不僅需要設計教師如何教,而且需要設計學生如何學,只有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優化融合,才能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學案編寫中,學法指導要貫穿始終并且隨著知識網絡的形成,學法指導也應構建成科學完整的體系,為學生發揮自己的才智提供必要的條件。
3.主體性與多樣性要素
學生歸根結底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案要體現出讓學生根據一定的目標去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功能;而且由于課型的復雜、內容的豐富和學生情況的千差萬別,決定了學案編寫的多樣性,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優秀學案,要因人、因課而宜。
三、學案的實施
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雖然可以劃分成若干環節,但各環節并非完全孤立,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相互交叉滲透。因此在實際授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的調控與把握。
1.要以學生預習為基礎
“新的教育精神使個人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和創造者。自學,尤其是在教師幫助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引導學生有效自學是教學有效開展的核心問題。學生獨立認真做好對導學案的預習是導學案教學中的重要一環。
2.師生要雙向主動
引導學生對導學案的基礎部分獨立消化,對重難點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和老師、同學交流解決,做到師生“雙向主動”。
3.要強化練習鞏固
練習的目的在于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鞏固,練習的設計應該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
4.要注重總結反饋
反饋是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總結是對情況反映的合理定位。反思性教學其實是一種教學態度,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反饋,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教學反思的過程。
導學案教學使教對學的反饋和學對教的反饋這種雙向反饋得到真正實現。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但也不斷暴露出新的問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具體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懈地探索、反思,就一定能進一步優化學案導學教學質量,讓“學案導學”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