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
摘 要: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這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關鍵詞:區域活動;材料;層次;主題;適宜
一、讓材料成為教學活動的延伸——材料的主題性
由于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如,結合《秋天的畫報》這一主題活動,圍繞“讓幼兒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為幼兒提供大量落葉,如梧桐葉、楓葉、玉蘭葉等,讓幼兒通過在區域里的分類、填表等活動,達到落實活動目標,促進其科學領域發展的目的。在美術區域內利用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的落葉制作樹葉拼貼畫,達到感受秋天季節特征的目標,在語言區域內,擺放有關秋天的書籍和畫報等,讓幼兒通過書籍閱讀、討論等活動,達到培養幼兒用語言描述秋天的季節特征的目標。
二、讓材料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的適宜性
提供材料的時機要適宜。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要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對于小年齡的幼兒,我們最好多提供一些高結構的材料;而對大年齡的幼兒來說,低結構的材料更為適宜。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喜歡模仿、社會經驗欠豐富的小班,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超市購物可鍛煉幼兒的分類、計數、交往等綜合素質,可設在中大班,醫院、郵局、理發店、銀行這些社區的服務設施是幼兒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所經常接觸到的,便于幼兒的社會性成長,可設在大班,讓幼兒在充分參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開展。
三、讓材料適合幼兒的不斷發展特點——材料的探究性
區域活動最大的優勢莫過于能為興趣、能力各異的幼兒提供豐富多變、適于其發展的活動環境。材料應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兒童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兒童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
四、讓材料啟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材料的動態性
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動手區內,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裝飾好的塑料瓶和已經做好的成品,另一方面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作為一名教師,最忌諱將活動中要使用的材料隨意擺放。很多材料并不是拿來就用,在使用前都會經過教師再加工。
以上是本人對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一點認識和簡單看法,科學的創設材料,能為幼兒營造一個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間!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機械新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