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梅 邱忠華
[摘 要]要寫好作文必須有鮮活的作文素材,素材要靠平時的積累。離開了積累談作文,作文就成了無本之末,無源之水。高中作文素材積累要有高中的特色,學生要依托高中的學習資源進行作文素材積累。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思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要寫出好的作文,要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一揮而就,就必須讓學生平時多讀、多觀察、多練筆,即“功夫在課外”。先練好基本功,才有好作文,先積累,厚積才有薄發。
一、名著積累
江西高考考試說明明確指出對于八本名著要“了解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名著積累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既可以很好的提高人文修養,又可以積累很多的寫作素材,華章錦句,名人名事,信手拈來。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時,都有一種空中跳舞的感覺,總是找不到行之有效地方法,一般來講除了要求學生記憶外就沒什么其他的辦法了。學生記也只是東摘西抄,很難形成系統,效果自是可知,更多的時候只能是望洋興嘆。
1.合理安排每一部文學名著的閱讀時間
《考綱》明確“文學名著”閱讀范圍,共計有8本中外名著被納入《考綱》范圍,名著積累應有全局意識,從高一年入學開始就為學生規劃好每一部名著的具體閱讀時間,并具體落實到每一次考試中去。這一點上,必修課本上每個學期有每個學期的任務,在具體操作上,可以照本行事,也可以自成一法。比如高一時間充裕,教師可以把《紅樓夢》放到高一上學期來讀,要求學生看完《大衛科波菲爾》《論語》《家》《巴黎圣母院》等的基礎上一定要開始著手看《紅樓夢》。那么高一上學期所有考試“文學名著”的測試內容除了以上內容外,一定要有《紅樓夢》的知識點,迫使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從而積累作文素材。
2.統一安排開設文學名著閱讀課
每周固定時間統一安排開設“文學名著”閱讀課,把“文學名著”閱讀當成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來抓,讓學生有時間讀,讓教師有時間指導,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學生主動去閱讀“文學名著”。
3.把“文學名著”內容引入課內
大量廣泛的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當這些知識與課內學習內容相關時,不失時機地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文學名著”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增加學生對“文學名著”閱讀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心得交流活動,評出名著閱讀之星,讓學生自覺地將名著閱讀作為自己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努力做到“手不釋卷”,有力地把名著閱讀向縱深挖掘。
二、文本積累
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可以說掌握了很多的知識,有語文課本中的錦句華章,有歷史課本中的蒼桑巨變,有政治課本中的豐功偉績,有音樂課本中的優美樂章,等等。學生只要善于運用,教師的文本足以讓每一個學生寫好一篇篇好的文章。文本知識的積累重在點點滴滴,重在不斷強化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教師可以在學完每一篇課文后讓學生寫一段文字,這一段文字一定要富于文采,從而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在上完必修5《邊城》后,有個學生寫了這樣一段文字對課文進行了高度的概括:“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一幅古樸的民俗畫卷,一抹質樸的人性光輝,一卷優美的山水圖畫”。又比如在上完《歸去來兮辭》后,教師在訓練讀后感時,有位學生這樣寫道:“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園是他的保障,琴棋詩酒是他的情趣,固窮守節是他歸隱的鞏固,樂夫天命是他人生的真悟。”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不斷拓深,作文時自然也會寫些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三、個人積累
個人積累的范圍很廣,有家庭愛的積累,有社會時事的熱點把握,有個人情智的社會歷練,等等。如果學生能夠做一個細心,把自己的個人積累形成文字,這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當然,高中學生正是成長階段,感性大于理性,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良性的情商,要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健康向上的情感。同時,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并將看到的、聽到的或讀到的連同自己的生活、學習、感受有選擇地寫成日記或隨筆,可長可短,字數不限,但必須說真話,訴真情。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