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飛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須深挖教材中美的素材。通過設計導語、證實困難、創設情境、制造成功構建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構建;和美;體驗
一、設計導語,吸引學生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種渴望情緒既強烈又短暫。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設法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喚起求知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教學中若能運用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生活的方法,通過趣味性、新穎性、好奇性、參與性、挑戰性的導入,尋求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找準教學知識的切入點,就能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控到最佳狀態,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愿意接近數學,使其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從而盡快進入學習的角色。精心設計導語,在教學中能起到組織教學、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主動去探索,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數學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數學、學會應用數學、學會創造數學。
二、證實困難,幫助學生
傳統數學教學偏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怎樣安排等則較少問津,導致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障礙不能及時解決,使學生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范者,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認知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幫助,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會利用數學思考、交流,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興趣、心理特征、思維方式等,通過批作業、提問、測驗等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針對性的矯正。從而使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自己的數學能力充滿自信。
三、創設情境,感染學生
學習過程是不應伴隨任何心理負擔的。學生以學為樂的心理狀態,除了自身的素質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環境的熏陶。課堂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比較、判斷、選擇及分析、綜合、概括的場所,只有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教師應通過和藹的態度,有感召力、鼓舞性的語言,親切的眼光表現出對學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勵,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信任和熱愛,并由喜歡教師進而熱愛數學學習。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是引起學生興趣的直接因素,從學生實際出發分析、挖掘數學知識的有趣因素,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創設各種數學情景,讓學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組討論,讓學生的各種觀點在爭論中碰撞比較,在討論中澄清。
四、創造成功,激勵學生
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實際出發設計問題,以激起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發展。學習數學應當是積極、愉快和富于想象的過程,教師要鼓勵、重視學生創新,對求新、求異的學生大加贊賞,對于不成功的思路也應客觀分析,充分肯定其智慧的火花,保護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探究新知識,可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數學的過程再不是令學生望而生畏的過程。設計教學讓學生思考、探究、討論,不斷激發思考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而得到答案,品嘗到攻克難題的艱辛,感受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