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難題。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以“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應用”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分析體現主題性教學理念的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主體;教學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代里,學生在學校階段所學到的不僅僅應該是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升自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上述目標的實現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恐怕是很難實現的。為此,一個真正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正確解讀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本質與內涵,盡快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全面貫徹主體性的教學理念。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絕對支配者,而學生所扮演的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課堂的從屬者。這樣的角色分配雖然有效保證了課堂秩序的良好性與規范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挫傷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性,從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然而,在主體性教學理念的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學生開始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人,這必將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進而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
1.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先進的教學理念具體來說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正確認識師生角色的轉變,并盡快適應、完成這種角色的轉變過程,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指引者;第二,充分認識到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作用與積極意義,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從而做到準確、全面領悟主體教學理念的本質與內涵。
2.大膽應用情境教學,為主體性教學理念的實施奠定基礎
情境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其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合理、恰當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與討論,從而達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我們應該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大膽應用情境教學。我們以《七根火柴》這一課為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課堂教學:
首先,向學生展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的火柴,然后提問:“火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大多數同學表示,現在的生活進步了,火柴的用處越來越少了。教師可以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在紅軍長征的時候,就是這樣極為普通的火柴給紅軍們帶來了什么嗎?為什么一個無名的戰士在生命垂危之際,在急切渴望火焰帶來的溫暖時,卻懷揣著七根火柴,始終不舍得點燃嗎?”學生的注意力頓時就會集中起來,在強烈求知欲望的引導下,開始積極地思考與討論,教師再加以循序漸進地引導,不僅能夠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是,在應用情境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
第一,教師要認真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在適當的時機拋出問題;第二,問題要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符、要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第三,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3.教師要盡快實現評價方式的轉變
主體性教學理念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不要再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來評定學生成績的好壞。在傳統的語文學習評價中,評價幾乎都是由教師完成的,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很難真正體現學生的實際能力。為此,教師應該盡快轉變這種局面,形成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的輻射式評價。通過教師的評價,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深度;通過家長的評價,
可以使家長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各種表現,并更多地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而通過學生間的自評,能夠激勵大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使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這種三位一體化的評價模式有助于全面、客觀、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有助于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發揮。
綜上所述,主體性教學理念就是伴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而產生和發展的,這樣的教學理念不僅能夠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更有助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為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晴.初中語文主體性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9.
[2]陳衛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育的主體性探討[J].科技教育,2009.
(作者單位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芮城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