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山
摘 要:教學思維、方法的改變必將對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一次全新的挑戰。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實現學生的三維目標,也成了廣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關鍵詞:三維目標;師生互動;實驗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越來越得到體現,整個教學活動也將圍繞學生這一中心來開展。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一維),過程與方法(二維),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要關注學生,關注過程。”而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成為人們思考與談論的熱點之一就是“三維目標”,現就對三維目標的落實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注重三維目標的確定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教學活動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它是一種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達到一個預期的目標:三維目標。那么三維目標設計的科學性與正確性直接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因此,教師在確定三維目標之前,必須對文本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與解讀,從而科學地確定“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同時對自己所教的對象,也就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有一個深入的分析,恰當地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也就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確定。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確定上,我們不能僅僅依附于教學參考,還應與我們的課程資源、區域狀況及與時代息息相關的各種信息相結合,達到高于文本的價值導向。
二、注重三維目標的實施
《新課程教師課堂技能指導》中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實施和落實三維目標,首先要設計出精確的、具體的、可執行的三維教學目標,其次是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和進行教學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生物學的特點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在生物教學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來實現三維目標。利用學生對已知生命活動和現象的觀察認識,創設問題,引起認知沖突,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方面的三維目標能夠很好地實現。因此,無論在理論還是實驗中的教學都要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
在生物學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情境,首先必須要緊密聯系生活,具有現實性。其次,在創設問題時,也應注意情境的趣味性及層次性。再次,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以往單向傳輸的操作模仿式教學,是同片面強調鞏固知識、獲取技能的實驗教學目標相適應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獨立性、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要想通過實驗課實現多重教學目標(既要服務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就必須建立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雙向實驗教學模式。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和綜合能力,這是當今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所必需的。同時,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要求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等,使得高考中生物實驗的分值所占比重進一步加重。這就要求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也同時需要進一步改革。
第一,轉變觀念,建立以全面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重點的實驗教學目標。對實驗課的地位、與理論課關系的認識應是擺脫實驗教學困境的關鍵。在生物學的研究中,每個概念的建立,每個規律的發現,都需要堅實的實驗做基礎。因此,生物科學素質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物實驗教學。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會發現理論課上遇不到的問題,通過分析、反復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實驗課和理論課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二,改進實驗評價方法,建立正確的實驗教學導向。改進實驗評價方法,從兩方面做起,一是評價內容,二是評價方法。評價內容既要考評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結果和實驗用具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體現的實驗態度、實驗能力。對實驗成功與否的認定不僅限于是否得出實驗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是否參與了實驗的過程,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思想。評價方式,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考評與結果考評相結合。只有多種評價方式互相補充、綜合應用才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實驗的真實水平,才能體現出生物實驗的教學目標。
第三,采用多種激勵措施,讓每位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只要學生做了思考,教師就應該給予不定期的鼓勵,而且采用多種鼓勵方法,激勵學生都動手參與。
由此可見,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和層次性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方面的三維目標。在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中,要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體現在學習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茅山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