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金瑞
摘 要:語文學科的顯著特點在于工具性。識字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內容,關系著閱讀和寫作教學,是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作為教師,應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進而探究、總結有效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范疇
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重要知識載體,有著特殊的作用。作為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重心,不斷探究、總結識字教學新途徑,借以來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此,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實踐。
一、形象化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處于初始階段,抽象思維還不完善。蘇霍姆林斯基說:“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認知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抽象的識字內容實施形象性的轉化,借以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筆者在教學中通過構建一定的氛圍、出現一定的圖片等方式來開展形象化識字教學。如:像傘、木、林、森、山等字,筆者運用圖文相結合方式,通過具體形象的圖片來引導學生認知、掌握字。
二、趣味性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玩心較重,對于一些游戲、娛樂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比較感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娛樂性的教學活動,對癥教學,誘發學生在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具體的字及其他相關內容。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字體的特征開展多樣的娛樂活動,借以來確保學生對識字興趣的持久性。如:順口溜:拿(一人一張口,口下一只手);猜謎:磨(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
三、生活化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教學回歸生活。生活是一切的源泉。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內容從生活取材,開展一些生活性的識字實踐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去識字,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一定的識字習慣,深化小學識字教學。如:筆者運用課下時間舉辦“逛超市”“逛商場”“植物大比拼”“動物我最懂”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收集相關主題的字體,即:超市中商品的字、廣告字等;商場中店名、服裝名等等;植物名字、動物名字等等。拓展、延伸學生識字的范疇,整合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識字資源,豐富學生識字的途徑和內容。
總之,教無定法。作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大的背景下,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調動其識字的主動參與性,最大限度地確保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借以來推動學生對字的掌握和運用。
參考文獻:
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9.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清豐縣仙莊鎮袁大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