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雪 陳默
【摘要】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是辨證統一的,世界上每個事物都包含著共性和個性。個性人人都有,只要大膽發揮就行了。但個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共性是絕對的。它不是簡單地“隨心所欲”和“主觀隨意”的宣泄個人的情感。而實際上,我們最欠缺的還是對審美共性的把握,這應該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研究、思考、分析的。
【關鍵詞】個性;共性;審美;融合
說起“個性”與“共性”,對每個人似乎都很熟悉,但深入分析和論述,卻又“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正是哲學大師黑格爾所說的:“熟知的東西往往又是我們最無知的東西”。從哲學角度來說,個性與共性存在已久,個性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典型性,而共性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產物,只是其中的各個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而體現出不同的差異性。因此,在整個藝術的大家族里,藝術存在著普遍的共性,同時也存在著特殊的個性。
對于陶藝創作,我的觀點是,個性——現代陶藝是個人的,是陶藝家個人通過他認為最能或最合適或最具有表情達意效果的表現手段來表現自己對世界、生活的個性化解讀與把握;共性——現代陶藝創作鮮明的品格意識——關懷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對現代社會、文化及價值做出自己審美的判斷。它所具有的現代性必須立足于人的生活,立足于人們生活的時代。在創作過程中,既不能離開對共性美的追求,也不能忽視對個性美的創造,兩者只有共生成和諧美的整體,才能和諧共鳴構成美的意境。
一、現代陶藝對“個性”的追求
現代陶藝是伴隨著現代藝術運動興起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陶瓷藝術的延續和伸展,它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更多的是反映當下社會人性和歷史。因此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現代陶藝有著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征,與傳統陶瓷藝術相比,它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具有更多的現代文化的精神內涵。
現代陶藝主張創作自由、個性發揮,可充分展示個性,是對人性的解放。現代陶藝家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與自己心靈、情感相對應的語言形態。如:法國著名陶藝、雕塑家杰克.考夫曼,常選擇外表平庸、呆板卻濃縮人人類歷史和自然的滄桑變幻的磚為基本母語來創作,以磚引導行為,表達現實的感情。他的情感在磚堅固的外表和墻的脆弱外型之間的延展,在相錯和相疊的磚之間逐漸擴大。而來自西班牙的陶藝家克勞迪.卡薩諾瓦斯認為:“每一件藝術品就是一種能夠喚起人們純粹的理性思考的形式,一種令人沉思冥想的緣由,一種能夠啟迪人的靈魂的力量,他的作品給人一種回歸藝術之源的理想,讓人們感覺到自然的力量和時間的意志。他獨特的語言符號,無一不體現出泥土的質樸和溫和的本質。他用一種含而不露而又充滿浪漫色彩的特質和仁愛之心,使其作品成為不同社會現實的不同層面得以相互交流的載體和對話的橋梁。現代陶藝家們在陶藝制作過程中把精神與語言統一起來,從精神上出發尋求語言的自然表現,使作品產生了富有文化內涵和個性。
近幾年在各媒體,出現較多的就是對“個性化”的宣揚,由于未能充分地理解科學的、全面的分析,致使很多人片面地理解“個性化”,導致了一些錯誤的傾向,一味地求異,出現了一些另大眾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個性就是某一事物所獨有的性質,是一事物區別于另一事物的特殊部分。創作個性,是指創作本人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世界觀、審美觀、修養和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基因在作品中的體現。個性是陶藝創作者對陶藝個性差異的獨到見解,這種見解需要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的超越自我,從而來獲取隨心所欲的表達;并且要在演變中尋找個性,倡導自己的創作風格,施展個人非凡的干勁和創造精神,使自己的創作在個性表達的道路上更有生命力。
二、創作中對審美共性的把握
時代的發展造就了人們特有的思想觀念。如文學作品中的哈姆雷特身上,有著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共同的特征;賈寶玉身上有著封建末期貴族階級叛逆者共同的特征。英國詩人雪萊曾深刻地分析那樣:“我避免模仿當代任何作家的風格。但是,在任何時代,同時代作家總難免有一種近似之處,這種情形并不取決于他們的主觀愿望,他們都少不了要受到當時時代條件的總和所造成的某種影響,只是每個作家被這種影響所滲透的程度因人而異……”這席話既深刻揭示了時代共性,又剖析了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價值的取向各有不同,但追求“真與美”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精神追求與文化時尚,也就會產生相應的審美觀念。其實個性人人都有,只要大膽發揮就行了。但它不是簡單地“隨心所欲”和“主觀隨意”的宣泄個人的情感。而實際上,我們最欠缺的還是對審美共性的把握,這應該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研究、思考、分析的。《告子上》說:“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古人都已經看到了人類的這種審美的共性。每個人的審美經驗不一樣,審美態度不一樣,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欣賞力。但是人與人之間,都會有審美共性或共同的美感。優秀的陶藝創作者會善于捕捉這種共性,尋找到與人們溝通的美感連接的橋梁。
結語
就過程來說,現代陶藝是個人的,陶藝家個體面對心靈沉浸于水、土、火的世界,將自己一種原初性的、可能還未或無法形成邏輯語言的現代生存體驗感性化的表達出來;就結果來看,現代陶藝是公共的,由于現代社會的共性規定,欣賞者能夠洞悉由陶藝作品向他們敞開的那個世界,并因自己某種類似情感的宣泄而得到一種感性觸動與震撼。總之,將個性化發展與共性化發展真正地結合起來,張揚個性,把握共性,才能保證現代陶藝創作的永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