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協調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就如何提高新課標下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做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化學教學;課堂效率
實施新課改后,高中化學授課課時減少,但教學內容沒有減少,高考要求也沒有減輕,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問題就擺在了廣大一線教師的面前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一直以來不懈追求的目標,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下面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實際,談一點體會和認識。
一、認真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設法提出疑問,刺激學生的思維,必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思考的氣氛中輕松記憶,使煩瑣的、難理解的內容變得簡單了,這樣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輕松。
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比較簡單的問題讓部分學生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是能聽懂的,能學會的,從而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還應設法提高課堂內容的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探究最佳教學途徑
課堂教學時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和結構的安排,只有合理地利用時間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太少,使學生容易出現倦怠、厭煩等不穩定情緒。有的教師課上講得太少,講課內容太粗,課堂結構松散,至使學生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渙散,課堂教學效率低。新課改精神要求我們要打破常規,更新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課堂為學堂,變教時為學時,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師生的溝通和交流是課堂教學的主題,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考和參與,都是通過教學語言傳遞的。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富有藝術性,要充滿活力和感染力,引人入勝。例如:我在講Na與H2O的反應時,從“滴水生火”的實驗引入,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后面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習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調動他們的情緒,激發學習的主體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勤于思考。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化,作為老師我一直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好方法,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四、指導學生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精神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關鍵,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強調學生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預習可以使他們在聽課時能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我每天都給學生安排具體的預習任務,這樣在課堂上我教起來感到容易,學生學得也輕松些。
課后復習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提高,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人的記憶力都有一個遺忘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要及時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復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基礎知識的回顧;二是對課后習題的訓練。后者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應用。所以,我告誡學生應從基礎著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進行學習。
五、精心挑選課內練習和課后作業,重視對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活動,使他們對知識進行領會、鞏固、運用以及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注意把課堂作業的選擇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而且特別注意分層次布置作業,使不同學生都能完成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還加強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相同錯誤認真講解,個別問題個別解決,及時清理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效率高的課堂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它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平等、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處于最理想的狀態下學習,從而增長知識,完成學業,將來造福人類,服務社會。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承擔著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學任務,只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及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高文.教學模式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孫秀偉.新課改我們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6).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