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一
摘 要: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手段簡單,不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改后,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情境創設;整合優化;思想品德課
分運用教材創設生活情境,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使學生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授《做個成熟的消費者》一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了貼近現實的情境,如我們在消費完索要發票的時候,經常出現這樣的一幕:要發票就沒優惠,不要發票卻可優惠5元或10元。教師提問:到底要不要發票呢?學生分成正反兩組進行辯論,教師做引導和總結。因為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學生都有話講,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這比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四、情境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師要轉變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施情境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創設一定的導學情境,做到學生循“導”而學,教師為學而“導”,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何為“導”?簡言之,“導”就是啟發、引導和領入。教師的“導”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情境教學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二者不可偏廢。
思想品德課教學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在情感上達成一致,產生共鳴。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老師和我們有一樣的情感,是我們中的一員,這樣學生就愿意敞開心扉。教師可以經常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面對面地交談,或直接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在參與中也可自我表露。
五、情境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鼓勵質疑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鼓勵學生從自己對事物理解的角度去思考,體驗并悟出做人的道理,選擇自己的行為。體驗因人而異,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避免使用過激性言語,也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
其次,要充分相信學生,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情境創設中的問題應是多層次的,并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驗,鼓勵學生的批判和質疑。特別對于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他們的回答有時候和教師的設想不同,或
者對老師的說法不認同,這時教師一定要放下架子,對他們的想
法給予高度的贊揚,并號召其他學生也要敢于表達,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中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武進區泰村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