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錄
摘 要: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各門課程的有效教學在操作上是有區別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有效教學,必須基于以下兩點:一是回歸生活。二是自主建構。內化為有效實施的“四步”策略:一、走進生活,引出話題;二、自主閱讀,還原生活;三、質疑探究,品味生活;四、知行合一,回歸生活。
關鍵詞:有效教學;回歸生活;自主建構;知行合一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其核心是指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表現為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進步或發展。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劉良華在《課堂教學》一書中說:“教學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即提高學習效
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積極)?!敝煨÷淌谠凇痘A教育課程》一書就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說明中也強調堅持三維目標的統一。
各門課程的有效教學在操作上是有區別的。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有效教學,必須基于以下兩點:一是回歸生活。首先該課程源于生活。其次,該課程標準強調生活理念。最后,教材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二是自主建構。建構的不僅僅是知識或認知,更重要的是內在意義上的建構。只有生命的成長,學生才能夠真正面對實際生活中要面對的各種問題。
筆者結合五年級上冊《我們的班隊干部選舉》一課,談談課堂中有效實施教學策略的“四步曲”。
一、走進生活,引出話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伊始,拋出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與主題相關聯的話題,意味著本節課成功了一半。什么樣的話題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與學生離得最近,記得最清,聯系最緊密,最能引起共鳴?!拔覀兊陌嚓牳刹窟x舉”開課就拋出我們班的班隊干部最近做得怎么樣等話題。學生自然有趣地就進入到課堂中。
二、自主閱讀,還原生活
教材中的圖文都很簡單,學生都能看明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想。將圖文中的生活場景慢慢地融進自己的實際生活,慢慢地勾起對現實生活的回憶,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圖畫逐漸在自己的聯想中變成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正置身于班隊干部的競選之中。
三、質疑探究,品味生活
教材中的認識、觀念、智慧與學生之間是不同構的,如果完全的、絕對的同構,教材就發揮不了引導的作用,教材就失去了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成為一種“活性因子”,使兒童在矛盾和運動中建構新的心智結構。所以,學生在自主閱讀教材中一定會產生許多分歧和問題,必須到生生、師生中去對話、去探究,將生活化的教材情景擴張到生活化的教室情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或走出教室,進一步擴張到生活化的社會情景。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材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不斷提升,逐漸明白為什么要民主選舉干部等。
四、知行合一,回歸生活
在對話與交流中,學生的思想觀點、認識等比較散亂,自我小結是使其變清晰的最佳辦法。提高了認識不等于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品德與社會強調行為的轉變,更注重道德的實踐,多給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的機會,在拓展中延伸,在拓展中回歸生活,知行合一才能最終提升生命的質量,教學的有效性才得以真正落實。組織學生參加一次干部民主選舉活動,組織學生監督干部的工作等,學生對干部的認識一定會深深融入生命中。這樣的有效才是長久的有效。
教學不一定每一步都要有效,但追求一堂課的有效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9.
[2]朱小蔓.基礎教育課程[J].基礎教育課程雜志社,2012.
[3]魯潔.課程教材教法[J].人民教育出版社報刊社,2003.
[4]吳非.人民教育[J].中國教育報刊社,2012.
(作者單位 重慶市北碚區靜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