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娟 侯石柱
【摘要】基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和特征,分析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建議,為促進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調快速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對策建議
目前,廊坊市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資源加工型、高耗能產業的比重偏大,造成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規模擴張與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嚴重壓力,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迫切需要轉變。為此,加快培育和發展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由數量型、消耗型經濟增長方式向質量型、效率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注重經濟增長中質量和效益的均衡提高以及產業結構的協調,成為實現廊坊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及特征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在新興技術驅動與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拉動共同作用下,以培育區域新的先導產業、支柱產業等戰略產業為目的,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潛在市場大、帶動能力強、吸收就業多、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它代表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對產業發展方式的調整及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具有根本性影響。
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了戰略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方面的特征,既具有戰略產業的全局性、長遠性和技術性的特征,又具有新興產業的新技術和新作用的特征。歸結起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導向性和動態性四個主要特征。
二、廊坊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廊坊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
(1)產業基礎
到目前為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河北廊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主要有依托新奧太陽能光伏、新奧煤基清潔能源等的清潔能源產業,2012年9月最新一代光伏產業集群和新能源產業基地落戶廊坊,主要進行物理法太陽能級多晶硅以及相關新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項目的技術方案主要采用方城物理法進行多晶硅提純,該方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以福爾生物、量子高科等項目推動的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富士、康華為項目發展的通信設備制造、新一代寬帶及網絡接入產品。
(2)政府扶持力度
2011年7月18日出臺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從具體角度分析了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基于此,廊坊同時抓緊制定和落實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配套措施。
廊坊于2010年9月啟動新興產業示范區,該區以新興產業集聚、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和低碳經濟引領為功能定位,自建區以來,河北廊坊新興產業示范區作為新秀,已吸引美、英、丹麥、港澳臺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諸多省市的客商來區考察投資,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興服務業等多個領域。這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第一家以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省級示范園區,將著力建成“京津冀新興產業明珠、河北省經濟動力先鋒、廊坊市生態智能新城”。
(3)發展目標
廊坊市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基本建成金字塔型現代產業體系。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值占GDP比重要由7%提升到20%,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比重要達到4 0%,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達到10%以上,年均增速達到25%以上,力爭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成為后續支柱產業,新材料、海洋經濟成為先導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雖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規模相對較小,在政策、體制和技術等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1)技術創新能力不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最近幾年提出的,在國內國際上并沒有特別多的經驗可以借鑒。發展的重點是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廊坊市的大部分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比如富士康、華為、京東方等高新技術企業在廊坊以設備加工為主,其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等高端部位尚未落戶廊坊,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對技術的改造主要來源于引進吸收,這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來說是行不通的,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廊坊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就不可能處在領先水平。
(2)政府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政府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對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仍然不夠,重點支持產業不明確。2012年,廊坊市約占GDP比重的0.82%。全國R&D;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GDP的1.84%,連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都打不到,更與經濟發達地區相差甚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技術型的產業,研發投入不到位會迫使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許多關鍵性的研發無法有效開展。
(3)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與科研院所未能緊密結合
廊坊市內有師院、華航、河北工大廊坊分校等多所高校,這些高校內聚集著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各高校以服務廊坊為目標,培養了大量擁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大學生,這些專業技術人才,對廊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當前,廊坊示范園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仍然主要集中于制造環節,研發等核心技術涉及的不多,因此不能很好的發揮科技人才的推動作用。近年來,高校等科研研發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由于地區科技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較低,大量科技成果沒有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總之,科技、科技人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
(4)產業鏈條不完善
產業鏈條的完善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常規快速發展的關鍵。我省目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不能很好的實現產業的上下游對接,這就限制了產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不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就不能產生規模效應,發展必將緩慢。
三、廊坊市促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技術含量高,技術創新是實現其突破發展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國內很多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多采用“引用一消化吸收一再引用”的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由于技術路線尚未完善,廊坊市與全國甚至世界的先進水平差距并不大,因此,廊坊市應該抓住這一機遇,通過自主創新培育一批先導企業和龍頭企業,形成具有較強技術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對行業的技術輻射能力,占領科技制高點,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位優勢。
(二)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
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支持重大技術研發、重要成果轉化,在稅收、信貸等政策上提供一定優惠的條件,出臺相應的科技成果流通、專利保護政策。
(三)加強對產業鏈的延伸
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般是產業關聯性比較高的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上下游對接,有助于實現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形成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例如,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是一脈相承的,只有實現產業鏈的對接,才能建立起穩定的產業競爭優勢,實現共同發展。另外,只有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真正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促進經濟的全面進步。
(四)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人才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根本保證,是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完善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積極鼓勵廊坊市各大高校積極開設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課程,加強專業人才的培育。其次,由于廊坊市特殊的區位條件,緊挨京津,無形中造成了許多人才的外流,為此,如何留住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廊坊市政府應該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努力留住本地區優秀創新人才。再次,在培育本地區人才的基礎上,還有加強對外來人才的引進,通過在崗待遇、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優惠措施,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來廊坊就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