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教師教育所關注的核心問題。傳統的青年教師培訓忽視了語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經驗性、體驗性和多樣性。本文結合國內外教學反思的研究現狀,闡述了教學反思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并著重介紹了三種開展教學反思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教學反思;教師專業化發展;青年英語教師
0 引言
傳統的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培訓非常強調英語學科理論知識,通過普通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言測試和評估、科研方法等課程培訓使英語教師獲得一套未經專門訓練的局外人難以掌握的專門的英語教師知識技能系統。這種通過專家講授妄圖給教師灌輸一套絕對權威的教學規則來強化教師的職業綜合素養,期待教師將其悉數接納并進而應用到自己教學實踐中去的傳統教師培訓,完全忽視了語言教師專業發展的經驗性、體驗性和多樣性特點,自下而上的培訓也忽略了教師自己才是專業發展主體的本質認識。
實踐證明: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本質上來自教師本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是專業意識自我導向、自我驅動的結果。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原動力來自教師自我課堂教學意識的覺醒,尤其是基于個體教學經驗的教學反思意識。忽略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意識和反思意識,單向的專家知識灌輸無法使教師創生出專家型的專業智識。所以,重視每一位教師的個體教學經驗,喚醒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主體意識,是青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涵。因此,本文重點闡釋教學反思在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方法和策略,以期有助于青年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走上快速高效的專業化發展道路。
1 國內外教學反思研究現狀
《學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里的“自反”和“自強”在教和學這種實踐活動中含有反思的意思。
美國教育哲學家Dewey在1933年提出反省性思維的概念,后來另一位美國思想家Schon正式提出“反思性教學”(也稱“反思性實踐”)。Schon認為,能夠促使從業者(包括教師)專業能力提高的不是外來的研究性理論,而是從業者對自己的實踐行動以及內隱其中的知識、觀念進行有意識的思考,并把其結果回饋于行動之中,使之得以改善。
近年來,反思性教學把外語教師培養從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探討轉向對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領域中來。Wallace把教師培訓發展的三大模式歸納為:技藝模式、應用科學模式和反思模式。他指出,與傳統的技藝模式和應用科學模式相比,反思模式是發揮教師主體地位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師的自我發展。這一模式重在體驗與反思教育行為,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格活動,而人格活動帶有主觀意志,是具體的、多樣的和動態的。因而反思模式將成為當代外語教師自身發展趨勢的主流。
2 教師反思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
2.1 促進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國外很多學者在研究了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之間的差距后,認為僅靠短時間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培訓是無法促進新手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正如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發展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樣,教師是在反思教學經驗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并最終成為專家教師的。青年教師如果在獲得經驗的同時能堅持自覺反思,那么他的發展就不是一種短期的或階段性的,而是一種可終身持續的發展
過程。
2.2 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目前,盡管教學理念已從教師如何教轉到學生如何學來開展教學,但大部分青年教師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教學活動隨著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合格而結束。想要扭轉這種現狀,提高外語教學水平,青年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素質,進行反思性教學。教學反思貼近教師專業生活,把教師的專業生活過程同時看成是教師的學習過程、發展過程。它關心的是教師專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教師能解決他以前沒遇到過的問題時,更是獲得了一種創新的體驗。而實際問題的不斷解決,就能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實際的效果,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科學性。
2.3 提升青年英語教師的主體地位
教學反思賦予青年教師新的角色定位,改變了教師被動地接受教育理論、被動地適應專家教授指導的地位。青年教師通過對自己課堂教學的反思性分析,進而與同伴分享自己對教學信念、教學價值和教學原則的反思,最終使自己參與到專業發展之中,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級上來,進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3 實施教學反思的主要策略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反思性教學的研究,以及筆者四年來的教學成長經歷來看,教學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和策略。
3.1 觀摩教學和集體討論
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參加工作初期,都要進行大量的聽課,主要是聽優秀教師授課,但是教學反思中的觀摩教學突破了只聽教學名師的課堂,而是以教研室或同頭課教師為單位,相互聽課,相互學習,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通過觀摩別人的教學,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可以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這樣可以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教學觀摩的目的不是教師基于自我教學假設對被觀摩者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而是基于對被觀摩者教學行為的反觀、反思,重新評價自己的教學假設和教學理念,這有助于增強青年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同時青年教師可與自己的同事在這一基礎上展開討論。根據各自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敘述自己的看法,也可圍繞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起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以及在下次教學中應注意的方面和要采取的措施。通過這樣的自由討論,可以從其他教師那兒得到許多啟迪和經驗,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3.2 體驗和撰寫教師敘事博客
Blog 是繼 E-mail,BBS,ICQ 之后出現的第 4 種網絡交流方式,是一種全球化、個性化、數字化的網絡工具。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課后,用教學日志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發布教育敘事報告。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記錄下來,以幫助自己重新審視和認識自己的教學行為。譬如,在一堂課或一周的課中,你認為最精彩和最糟糕的教學片斷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認為?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學生的表現有了進步?等等。專家、教師、學生等其他人可以通過 Blog 的回復功能給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以及通過網絡獲得他人的建議,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3 觀看教學錄像
觀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課堂教學錄像,是青年英語教師培養自我意識能力的手段之一。因為,教學是教師獨立地、自覺地從事教學和管理自己的實踐活動。觀看課堂教學錄像,能詳盡反饋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觸發教師反思性思考,總結教學行為的成功與不足,也可以從同行的教學錄像中得到一些啟示和靈感,反思自己的弱點,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
4 結語
眾所周知,專業知識是建立在專業經驗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如果不能對自身經驗進行積極的反思,經驗對專業知識的增長也不會有多大貢獻。積極的反思可以讓教師從經驗中學到一些個人化的實踐知識,領悟教學的意義并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反之,如果教師不善于體驗、不進行反思,就算是他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只不過是對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復,不會增加新的知識,對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沒有多少幫助,每一位青年教師只有持續地有意識地通過觀察自己和同伴的課堂語言教學行為來驗證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觀念,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方能得以真正
實現。
參考文獻
[1] Dewey J. How We Think [M]. New York: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33.
[2] Scho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3] Wallace J. M.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4]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馬靜(1979-), 女, 漢,山東泰安人,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言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