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
(南京市孝陵衛初級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0)
目前,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內身體鍛煉時間不足,特別是中等強度以上高效鍛煉時間嚴重缺乏。全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全面下降、肥胖率、近視率升高、運動技能水平不高。據2000年的國民體質監測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在速度、耐力、柔韌性、爆發力、力量等方面,較1990年均全面下降;在2010年初公布的一組國民體質報告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再次下滑。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到31%。60%以上學生居住區域不適合體育鍛煉;節假日,不足30%的學生有參與運動的習慣;家庭體育鍛煉情況更糟,全國74%的家長不和孩子一起運動;在現行的基礎教育考試背景下,70%的學生家庭作業時間超過兩小時,70%的畢業班學生要參加課外輔導。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基礎教育環境中,全國中小學生運動權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鄰人擔憂。
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以吸引廣大中小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這是國家釋放出的增進學生體質健康,將“運動權”還給學生的積極信號。
“陽光體育”是國家工程,其用國家各方面的資源,向億萬學子宣傳正確的體育意識。如果學生家長也包含在內,那么陽光體育便是一個涉及了幾億人切身利益的大工程。中國的“陽光體育”受到前美國總統顧問羅依德·科爾比博士的關注。他是前世界衛生組織學校健康教育促進專家委員會主席,他認為:中國的“陽光體育”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對抗困擾世界龐大群體的各類頑癥以及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中國做出了一個“重要”、“大膽”、“執著”、“明智”的偉大嘗試。
體育價值觀是體育的價值在人們腦中的認知與反應,是這人群對體育價值的基本觀點,基本看法,是指導人們對體育問題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的基本原則。
不同的體育文化背景能影響學生體育價值觀的走向。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們相信,如果你有足夠的幸運,做了一個很好的運動員,那么你會賺到很多的錢,而且也會是個很有責任的好人,這樣你就必須為所在的社區做些事情,如當志愿者、幫助別人,支持你的球迷。人們喜歡看別人做偉大的事情。”在美國社會文化中體育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美國很多大城市是有自己職業球隊的,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觀看專業的比賽,在美國是一種文化傳統,尤其是在夜晚、周末這樣的閑暇時光,這在星光熠熠的球場之外是另一道風景。美國人對青少年成長存在一種觀念,那就是青少年學習團隊協作,體育就是重要的途徑,學習如何競爭、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美國的每個中學和高中幾乎都有運動隊,這是美國校園體育文化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全民在這種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學生擁有“運動權”是天然的、穩固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美國學生天然擁有“運動權”的基礎是建立在美國體育文化基礎之上的。可以說,沒有學校體育文化作為發展基石,并且在整個學校的校園里蓬勃發展,就無從談起學生“運動權”也就不可能有美國社會體育、職業體育、商業體育等體育文化發展。反過來,職業體育與商業體育完善的組織結構也為中學生未來生存提供了可能的職業機會:美國人從不避諱體育可以賺大錢,美國中學生從小就可以有自己的體育人生規劃,所以才有NBA巨星科比從高中直接進入NBA謀生,職業體育就是他謀生手段、就是他們選擇“美國夢”。以科比的母校勞爾梅里恩中學為例:勞爾梅里恩中學一天中的最后一節課就是體育課,下午3∶30放學之后,參加各種體育社團的學生就紛紛投入到專業體育訓練和比賽中。在勞爾梅里恩高中:“參與運動項目是學校里每一個人的特權。”所有學生在中學里都能得到公平的智育教育的機會,同時下午3:30放學后能進入社團、運動隊接受高水平的專業化體育運動訓練,這就是美國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的基礎。
較之于我國體育教師嚴重缺編:據去年教育部王司長公布,全國體育教師缺編30萬人,以北京為例學生與體育教師數量比為200:1,體育教師工作量之大可見一斑。體育教學又是需要激情,體能作保障的,這么大的工作量如何保證每堂課的精彩。另外,中學生下午4∶30正課結束之后,學校還要安排兩節文化課補習,有的學校畢業班甚至補課到晚上9:30。然后,他們能做什么呢,學校的校門打開,學生自己回家。當然了,他們中也可能有些同學自發組織在一起,極少比例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訓練。絕大多數活動時間一般在下午5:30以后,殘陽的余光斜射校園。在學校的操場上漫無目的地進行活動,是我國中小學體育的基本文化底色。中學生體育文化成了體育課、健康體質達標、體育中考的代名詞。再看看學校的體育場管、器材老舊更新慢;城區內校園可活動面積少的可憐。這就必然導致青少年在體育文化活動的需求欲望上的主觀能動性削弱,加之我國家庭體育活動基本缺失,中小學生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得我國中小學生基本無從自主本該屬于自己的“運動權”。某校,在一年一度的體育科技節活動月中面臨中考,每周三節的體育課停掉兩節,學校安排不出學生班級比賽的時間,體育老師只能將兩個唯一的一節體育課調到一起組織比賽。學生冒雨激情比賽,半場下來校長叫停比賽,學生沮喪回班。
校園單項體育社團是以學生共同感興趣的特定體育運動項目為活動內容,由學生自發組織活動,有特長教師參與指導,以比賽、練習為主要活動形式的體育活動團體。雖是學生自發組織體育活動,學校要積極配合給予場地設施師資的支持的重要的組織形式之一。社團定期組織班級間、校際間的比賽,交流觀摩,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體育社團的基本屬性具有全民性、興趣性、可選性。所謂全民性是指參與者可以是廣大學生,可以是教職員工,甚至可以是有特長的學生家長或運動員;興趣性是指凡是喜歡、有興趣都可以參加: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極據個性化色彩,那么我們的教學形式無論怎樣提供個性化服務都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訴求;可選性是指學校依據自身辦學資源開設多樣的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積極參與。
體育社團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成為進行團隊、協作精神等社會倫理道德培養的重要教育陣地。在美國個人主義為主導意識的社會里,體育社團成為規范青少年兒童行為,發展群體觀念,抑制過分個人欲望的重要手段。進入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接受了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后,提倡在發展個性的基礎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們找到他們的最佳發展區,單項運動體育社團模式教學提供這樣的服務性教育教學。
當然,我國基礎教育的體育場地設施也許還不足以支撐“每天4:30以后全校學生均能走入社團參與鍛煉的”中國學校體育夢。但開發這片處女地成為未來學校體育建立高效校園體育鍛煉體系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陽光體育背景下學校教育要重視中、小學生“運動權”的回歸。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充分高效的推進學生在校的運動鍛煉,努力搭建活動平臺,培養青少年的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在學生中形成熱愛體育,掌控“運動權”,崇尚運動是我們從事體育教育人的共同夢想。
[1] 王保飛.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2.
[2] 雷萌.陽光體育背景下對初中生開展拓展訓練的教學實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3] 李霞,袁宏,周小敏.中小學“陽光體育”運行機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
[4] 趙璐.淺析陽光體育背景下定向運動進入中小學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
[5] 尚金戈.淺談陽光教育體制下的中小學陽光體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6] 喬秀梅.中小學生體能促進理論與實踐方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7] 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8] 陳丹丹,鄭少蘋.陽光體育背景下的健康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2,4.
[9] 陳昱.對實施“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學校體育工作的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