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容芳?蔡百川
摘 要: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式和途徑有很多,既可以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到課程教學活動中,也可以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實施課程教學,還可以通過創新應用新的教學模式來優化課程教學。本文在總結基于項目的《移動終端維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如何在我院通信技術專業課程中落實“五步教學法”,提高教學成效的措施,加快專業課程改革進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五步教學法;通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通過近幾年在《移動終端維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活動中對“五步教學法”的嘗試和實踐,全面認識和了解這一教學方法對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課程教育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如何將“五步教學法”推廣應用到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中,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問題。這里的“五步教學法”需要遵循“準備—目標—任務—行動—評估” 教學流程,其中,“準備”這一步是決定后續四步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在推廣落實的過程中要尤其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準備”是否充分。
在第一步“準備”,需要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從學期、模塊、課時和課后四個方面備好課,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為后面四個環節做好鋪墊。
1、學期備課主要體現在備計劃、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五個方面。
(1)備計劃是指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地位和作用來擬定課程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進度安排。教師需要提前進行研究和分析所講授課程,根據不同的課程擬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課程性質是必修或選修;課程地位是核心、骨干還是基礎課程;課程特點是實踐課程、理實一體化課程還是純理論課程。
(2)備教材是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計劃來選擇教材和教參,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解決教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的問題。要求通信技術專業在課程選用時優先選擇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國家級精品教材、行業領域精品教材等。
(3)備學生是指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研究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思考因材施教的方法,實施有效教學。
(4)備教法是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選用“五步教學法”、“小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方法,解決教師“怎么教”和學生“怎么學”的問題。
(5)備學法是指以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為主題,總結和歸納出改進學習的方法,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終極目標。
2、模塊備課主要是全面分析各模塊的內容,明確相互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系統,分清主次。將本專業的各門課程根據目標不同分為具體的模塊,每個模塊下設不同的項目單元,每個項目單元下面是每一次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比如《移動終端維護》這門課程主要分為職業素養提升、元器件拆焊與植錫、整機電路分析與拆機、參數測試與故障分析、常見故障維護與處理這五個模塊。而《基站建設與維護》則主要包括移動通信的基礎知識、基站機房的基本配置、BTS和BSC的開局、BTS和BSC的維護、基站故障分析與處理五個模塊。
3、課時備課則是備好每一次課,主要體現在備流程、備任務、備行動、備教具、備教學案五個方面。
(1)備流程是指將“準備—目標—任務—行動—評估”融入到每一次課的教學過程中,規劃好每一步驟的時間、內容和形式,力求科學、合理、有序地實施教學活動。
(2)備任務是指教師通過精選和分層設計每個任務,促使學生學會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備行動指的是教師通過精選、實踐安排每次行動,教師通過現場巡視,觀察學生在行動過程中的表現,發現哪些屬于共性問題需要集中講授和引導,哪些屬于個性問題需要單獨點撥和啟發。
(4)備教具指的是教師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實物等教學資源創造教學情境,直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5)備教學案是指教師根據每次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擬定該次課的教學過程路線圖,引導學生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做”與“做中學”融合起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案,目前已在專業內推廣由我設計的教學案。
4、課后備課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對已有的教案進行二次備課,采集課堂教學反饋來的信息,捕捉出其中最深刻、最難忘的亮點和不足,進行反思,擴大亮點,修正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與此同時,對于學生而言,則需要根據教師預設的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展開小組間、大組間或是全班的集中“討論、反思、求異、辨析和質疑”,通過多方面與多角度的集思廣益,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在關鍵點進行指點或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解決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為更好地實施后續四步做好準備。
對于第二步“目標”,教師確定目標時要做到目標要明確、具體,便于解讀;目標要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便于實施;目標要體現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便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第三步“任務”,需要教師根據目標的內容和要求精心構思和設計每次任務,并且要注意使各個任務之間相互銜接,教師科學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合理選擇“故意設問法”、“對比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精講教學內容,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
對于第四步“行動”,教師可以運用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和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和學都以做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來設計和安排每次行動。鼓勵學生主動走上課堂這個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能,培養自己的臨場發揮能力,教師記錄并點評學生的表現情況。
對于第五步“評估”,需要教師推行360°的評價方式,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估三方面結合起來,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設計各具特色的評價單,每個項目完成后及時進行評價和分析,并將評估的結果運用到課程的考核結果中和后續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以此逐步提高專業的教學成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經過在專業核心課程《移動終端維護》課程教學改革中實踐“五步教學法”,我發現,如果要在全專業推行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大力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主講教師一定要提前進行充分的“四備課” 教學準備,教師扮演好導演這個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學生扮演好“演員”這個角色,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
2、在任務和行動環節中,可以推行“兵教兵”的學習方式,讓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還沒有學會的學生,其他學生可以對這位學生的講解提出質疑,教師進行指導和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協作能力;
3、五個教學步驟一定要根據課程特點精心設計,要注意環環相扣,合理規劃每一環節的時間,注重成果運用,逐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專業的課程改革,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著、四川教育出版社《陶行知全集》第2卷
[2]劉芳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
[3]邱學華著、教育科學出版社《嘗試教學論》
[4]傅道春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師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