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琴
摘 要:識譜過程對很多學生來說,猶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使他們望而生畏,這種被動式的接受導致學習音樂的興趣大大降低。因此,識譜教學要從興趣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借助課堂樂器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關鍵詞:識譜教學;興趣;循序漸進
識譜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培養學生看譜即能唱,也就是排除聽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種對音調的直接模唱,獨立地把樂譜轉化成有聲的歌唱能力。《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但是經過實踐的老師都能深刻體會到,識譜教學始終是一個困擾音樂教學的突出問題。“怎么教”的話題一直以來備受老師關注。筆者認為,要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變得生動有
趣,讓枯燥無味的訓練隱藏于各種音樂活動中,蘊涵在情境教學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學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總結如下:
一、從興趣出發,打開識譜練習的大門
心理學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因此,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注重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對識譜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將教學內容游戲化,將抽象的音樂符號融入有趣的音樂游戲中。
例如,和學生一起創編了《唱名歌》——do,我是小鹿do do do;re,我是小牛re re re;mi,我是小貓mi mi mi;fa,我是青蛙fɑ fɑ fɑ;sol,我是公雞sol sol sol;lɑ,我是小鴨lɑ lɑ lɑ;si,我是小蛇si si si。每節課上課前,帶領學生跟隨鋼琴演唱《唱名歌》,漸漸地,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記住了七個音符的唱名,掌握了正確的發聲方法,并建立了一定的音高概念。
二、循序漸進,逐步培養識譜能力
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識譜,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滲透,從而使學生的識譜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低年級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學生能通過跟老師模唱樂譜而逐漸建立音高概念以及感知各種不同的節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將音符的唱名標注在每個音符的下方,在學生學唱歌曲前帶著他們模唱兩遍樂譜,在此過程中逐步滲透,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發音方式進行演唱;中年級階段,通過認音小競賽激發學生熟記各音位置的興趣,開始進行簡單的視唱訓練;高年級階段,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跟琴唱譜,以表揚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三、借助課堂樂器,鞏固識譜能力
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在吹奏的過程中,孩子們必須首先認識音,然后會唱樂譜,這樣才能吹出一首首好聽的歌曲。他們在積極主動地學唱樂譜、反復地看譜吹奏過程中大大鞏固了識譜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來說,識譜練習確實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老師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依據大綱要求,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地制訂教學計劃,確定音樂教學進度中識譜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識譜教學并能持之以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相信孩子們一定能習慣識譜,喜歡唱譜,從而體驗到音樂世界中的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鄭莉.新課程音樂教學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09-01.
[2]劉均逸.小學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9-01.
[3]蔡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音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