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滿芬
摘 要:由于各種評比多要求呈現復習課教學,復習課的上課形式也逐步被重視起來。一直在尋找復習課如何實現學生要有新的收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對整個單元的大部分知識有好的復習效果的模式。
關鍵詞:復習;模式;情境;有效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經過幾年教學摸索及各種教學活動中習得的學習成果,我總結了學生比較樂于接受的復習課模式。
一、在情境中復習
選擇情境材料的恰當與否是科學復習課成敗的關鍵。創設問題情境的材料,時事新聞、社會熱點,成語故事等不拘一格。而對于復習課,課前選擇的情境要貫穿整個單元的復習課,隨著情境的推進亦步亦趨。
比如在復習七年級上冊第1章對環境的察覺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以旅游為主線的情境,跟學生一起到某地旅游,當到達景點時,游客們肚子餓了。
情境1:從解決吃飯問題來學習關于吃的學問,從體驗旅游中復習了關于味覺的知識點。
情境2:沿路邊游玩邊欣賞節目,到特色歌舞舞臺前面,優美的歌聲把游客們包圍了,復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以及聽覺的形成知識。
情境3:終于到了景點,平靜的水面倒映出小鳥在云中穿梭的美景,涉及哪些科學知識?
在三個結合旅游圖片的情境中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學生自己整理了一章內容,也理出了本章內容知識網絡。
情境式復習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模式,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探究活動。
二、在羅列提綱中復習
有些單元的復習課,可以由教師給出一個單元提綱系統框架,再由學生逐一提出包含在每一知識點下自己學到的東西,把知道的說出來,自己就會了,教師發揮補充作用,展示一些新課不曾做過的練習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展示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可起到查漏補缺之功效。
三、在練習中鞏固
課前針對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他),然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一組題目解完后,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后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總之,實現科學復習課的高效性,直接關系到科學教學的質量提升問題,在科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科學復習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中的再發現,知識的再認識,從而形成一種真正被自己消化、吸收的屬于自己的知識,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錢庫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