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中學生偏科現象愈加明顯,尤其是在生物、物理等學科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偏低,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高中生物教師最應該重視的問題。因課程改革體制的逐步推廣,使得教學方向由傳統的理論式教學模式向實踐型教學模式轉變,在該時期,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積極儲備理論知識,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研究;教學質量;解決對策
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教學制度的不斷變革,九年義務教育所涉及的知識早已不能滿足學生認知社會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繼續進修。而當學生步入高中后,所接受的生物教育與初中生物教育有所差異,因此,很多學生難以轉變學習觀念,從而喪失了學習生物課程的積極性,這不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一、教學問題研究
筆者根據實踐分析,認為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課改后教師很難把握教學主旨
因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高中生物教師難以快速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很難將學生當成教學主體,同時很難改變對以往教學責任的認知,由此而引發一系列矛盾教育行為。教師無法認清教育理念,在傳統教育與新課標教育交替的時代,很多教師都出現不知道如何進行生物教學的現象。
2.缺乏實踐教育且缺少實驗設備
新課標要求生物課程應以實踐教育為主,但是因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很多教師都不知道如何開展實踐教育,在理論與實踐課程交替教學中,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教育質量。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很難看到生物演變的過程,很難收到加深理解與鞏固知識的效果。
3.很難執行新課改教學模式
很多生物教師難以執行并掌控新課改教學內容,因傳統教學模式在我國已沿用了幾十年,致使很多教師在潛意識中仍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于填鴨式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時難以立足于宏觀發展目標,無法有效掌控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從而使教育內容與課時安排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帶來的最終結果就是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二、問題解決措施
筆者認為,因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具體調整內容應包含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否具備較強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創設學習環境時,教師應滿足學生的具體需求,應將學生作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指出教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應與學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幫扶關系,應積極鼓勵學生表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與看法,允許學生間相互討論和交流。創設這樣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夠緩解傳統課堂中的壓抑氛圍,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培養出敢于直面問題的勇氣與信心。在具體操作時,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不斷求索的學習態度。
2.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如果教學模式僵硬,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應由理論研究、實踐、練習等內容組成。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都知道,通常情況下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效果都不是很好,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很少有家長能夠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很多學生都是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完成課后學習,其效果可想而知。良好的課堂訓練能夠彌補該缺點。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學習知識上,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設立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自主向問題靠攏,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全面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當今社會,各種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傳統的書本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了,教師應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應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篩選知識、分析知識和加工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復合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新課改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認識,使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不斷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樹立起自我學習、自我總結的學習理念,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巢素珍(1986年11月—),女,江西萬載人,南昌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學歷,現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第二中學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
(作者單位 江西省新建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