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峰
摘要:物理個性化作業應使學生能更好地自主選擇,獲取成功,并使各層次的學生能力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個性化作業設置有其必要性與價值,其設計要符合特定要求。
關鍵詞:物理教學;個性化作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44-02
一、物理個性化作業設置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自我超越精神
傳統作業不能兼顧學生實際,一部分學習優異的學生“吃不飽”,只是應付繁重的作業負擔。大量機械式的重復訓練,不但不能提升能力反而削弱了學生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習興趣減退。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興趣是成功的秘訣”,而個性化作業的實施,可以引導優生在掌握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跳出題海訓練,不僅減輕了學生枯燥的重復勞動,還能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寬視野,鍛煉思維能力,有成就感,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斗志,超越自我。
(二)有利于挖掘自身潛能
繁重的作業負擔嚴重影響著后進生的人格發展。任何一個班級都存在學習后進生,這部分學生不僅要跟在班級的大部隊后“連滾帶爬”,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就拿物理作業來說,且不說有些題目對后進生來說根本無法下手,就是能解決的問題在解題速度上可能還不到優等生的一半。他們在平時作業中一次次地受到打擊,時間一長就會淡化學習的熱情。本來在思維能力上就有差異,思想上的自暴自棄更會加劇他們與班級整體水平上的差距,最終將會被遠遠甩在后面。這對他們而言其實是不公正的。
《物理課程標準》要求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富有個性地學習。設置適合后進生學情的個性化的物理作業,既能保證每一位學生得到應有的訓練,還能讓他們分享到成就感,調動學習的熱情,挖掘出自身不可估量的潛能。
(三)有利于弱化兩極分化
物理個性化作業能夠讓“吃得飽”的優等生“吃”得更好、更豐盛;同時又讓“吃不下”的后進生接收到“易于消化、吸收”的適度訓練,“吃”得輕松、有勁。這樣的作業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分享到物理學習的樂趣、成就感,有利于弱化兩極分化,共同進步。
(四)有利于杜絕弄虛作假
當下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繁重,科目多,作業量大,千篇一律的作業內容,客觀上導致一部分學生為應付教師檢查而抄襲,這樣既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還滋長了不良習氣。要想有效解決這類問題,除了控制作業總量減輕學生負擔之外,還必須推進作業個性化,打消學生的依賴思想,杜絕弄虛作假現象,使訓練有的放矢,節約師生精力。
(五)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
物理課程教學在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也在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還要科學地組織學生鞏固訓練。其中,設置個性化的物理作業就是一個重要環節。從重視個性化作業的設置到個性化作業的有效完成,說明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同和尊重,反映了教師有能力區分和有效解決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標志著教師具有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扎實功夫。
三、物理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要求
(一)作業總量的個性化
根據學情發展要求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作業量,保證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大致相同。對于優等生要適當增加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他們通過研究、探究、查閱資料嘗試解決,避免他們輕松過關;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雙基”問題必須不折不扣地解決,拓展訓練題目可以選做,甚至不做,避免他們艱難前行;后進生往往有較好的智力,但是由于習慣、惰性等因素影響著他們不能專心作業,這樣的情況就要布置后進生有適當作業量的不同內容,盡量面批完成作業,避免他們應付了事。
(二)作業內容的個性化
不同類型學生作業內容可以不同,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訓練,真正達到做作業的目的。如“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的實驗”內容,對于運算能力薄弱的學生需要側重于計算類型的作業進行訓練,可布置他們利用紙帶上的數據測算速度、加速度等相關物理作業;對于過程與方法不清的學生需要偏重于實驗操作的步驟,實驗的原理等,可要求他們模擬做實驗,從過程中體驗原理;對于掌握較好的優等生可布置開放性的作業,引導他們利用本實驗原理還能創新設計出新的實驗等。
(三)作業深度的個性化
同一作業內容,設置不同的深度,讓學生“各取所需”。如運動學圖像的作業設計,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是了解x-t圖像、v-t圖像中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信息,中等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應用圖像中信息解決相遇、追及等常見問題,而對基礎較好的優等生則要求他們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從x-t圖像到v-t圖像,再到F-s圖像,乃至于反映其他物理量關系的一般圖像,學會運用圖像法解決綜合問題,在物理解題中逐步形成圖像法優先的理念。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科興趣。這樣的設計原則是使得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豐盛”。
(四)作業目標的個性化
完成作業的目的要考慮個性化,對于易錯類的基礎題要設置成鞏固型作業,這樣的作業包含易錯環節以及變式訓練;對于思維型的作業要注重一題多解方法,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完成的方法不一樣;對于熱門考點要設計成反饋型作業,讓學生不僅要完成還需要自主反饋,尋找異題同構之法,進行反饋訓練,達到切實掌握的目標等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高中物理作業不僅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了畏難情緒,失去了興趣,而且阻礙了學生個體的發展。[2]物理作業個性化的設置具有獨特的育人功效,它不僅可以極大地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形成,促進不同起跑線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恩洪.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J].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陳林.高中物理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初探[J].素質教育論壇,2012(11).
(責任編輯: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