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田會峰
摘 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文章從當前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案,并進行初步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實踐教學;校企合作;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1-0053-02
高校雖是科研人才聚集、知識生產集中的地方,但在資金、工業生產經驗、技術和物質條件方面相對劣勢;企業是將知識產品商業化和產業化的載體,但在技術革新能力方面相對薄弱。校企合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雙方優勢,摒棄雙方劣勢,推動高校和企業的雙贏[1]。
江蘇科技大學本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以培養船舶為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為目標的,其專業建設以船舶行業為依托。而張家港校區是異地新建校區,遠離校本部,無法享受校本部幾十年來在船舶電氣自動化方面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必須發展自己的特色。張家港校區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導向,以特色專業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實踐教學環節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實驗、實訓基地運行、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制定了張家港校區“走新型開放式技術類型大學”的辦學目標與方向,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張家港校區重點建設的專業之一,并以此專業為依托,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能力培養目標不明確
由于受地域、師資、實驗室等問題的制約,張家港校區按照校本部構建的培養目標可能行不通,本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以培養船舶電氣人才為目標,張家港的地域特性決定了這個目標在張家港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張家港校區不能一味模仿,必須找到適合本校區發展的培養目標。
(二)實踐環節少或流于形式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特點是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學生必須受到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控制技術問題及電力系統分析的基本能力[2]。從這一點上來講,實踐教學的地位應該比理論教學的地位更高,而國內大部分高校,實踐教學是個薄弱環節。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各類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各類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但由于受重視程度不夠,學生不認真甚至逃避實踐環節。同時,各類實踐環節流于形式,選題方向陳舊,無法體現當前本專業的實際應用。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考慮到上述因素,結合張家港校區實際發展情況,將專業建設與地方企業相結合,依托一家至多家企業共同建設相關專業,突出專業特點,更好地發展該專業。
(一)依托區域優勢推進校企合作
張家港市以及周邊地區企業較多,包括機械、控制、電子、計算機等類型的企業,這些企業能提供不少就業崗位,這是張家港校區辦學的一大優勢。在此背景下,張家港校區可以很方便地簽訂“實習、實訓基地”協議,教師可到企業掛職鍛煉、學校也可幫助企業培訓員工等。
(二)根據企業需求建構新的課程體系
通過與企業合作,依托企業,根據企業的需求共同制定新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是:面向企業,專業建設內容與企業開發技術緊密相關,加強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能盡早參與企業項目,得到系統訓練。
三、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及實踐
(一)校企合作常規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這種模式可以利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按照合作的深度,校企合作可分為三個層面的模式[3],即淺層次合作模式、中層次合作模式及深層次合作模式。淺層次合作模式中,企業處于“配合”的輔助地位,可以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實習崗位或者實習基地;中層次合作模式也稱“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指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實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與產業部門結合的培養任務;深層次合作模式,也稱“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全方位參與學校的培養,主動給學校投資,直接參與學校的辦學過程和學校人才培養,真正實現“教學—科研—開發”三位一體。
結合校企合作的常規模式,張家港校區專業建設情況以及企業的實力和需求的不同,在不同時期,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校企合作”的具體模式進行探索和實踐。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任何一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的發展,要想辦好,必須具有特色,同時擁有行業背景。張家港校區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是朝著這樣一個方向去建設。
1.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雖然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是一種淺層次的合作模式,但是實習、實訓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院校應從崗位對職業能力的需求出發,強化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有機結合,以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實用型、創新型技術人才。校企合作的必要前提就是,企業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目前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張家港東方四通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智能電力研究院等,都有學生參加實習。
畢業設計也是學生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校企合作共同指導畢業設計,是學生畢業前絕佳的實踐能力培養機會。08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已經有學生直接到太谷電力實習,并在太谷做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題目如表1所示,跟校內畢業設計學生相比,題目更貼近生產實踐,更有資深的企業工程師進行指導。
表1 校企共同指導畢業設計endprint
2.企業為教師科研、教學及實踐提供便利。當代社會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更新日益加快,這要求高校教師應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了解社會最新技術,第一時間更新知識結構,加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成為既能從事教學科研,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人才,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
張家港校區依托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和智能電力研究院,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本校區派青年教師去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的科研和工程實踐,使教師具有實際的工程背景,在講授理論課時,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學院教師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共同申請了張家港校區科研項目——低壓配電系統諧波分析與治理,在研究過程中,雙方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同時,智能電力研究院坐落在本校區,與學院有緊密合作關系,長期邀請清華大學的教授給學生做學術講座,同時教師和部分優秀學生也參與研究院的科研項目。
3.校企雙方共建專業方向、制訂專業發展規
劃。根據地域優勢,結合本地特色,校企雙方加強交流與溝通,切實掌握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共同構建專業方向,制定好專業發展規劃,并制定出符合生產需求、產業發展以及人才需求相一致的電氣專業校企合作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需求,電能管理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務院曾多次發文要大力發展電能需求側管理。目前,在國內高校本科專業及方向設置中,還沒有電能管理方向,市場需求量巨大[4]。為此,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能管理方向。該方向是本著“科學管理電能,輕松降低成本”的電能管理新思路,確保電力用戶有序用電。其技術領域涉及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幾大高新技術,即物聯網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企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新的課程培養體系,并共同編寫“電能需求側管理”和“電能質量檢測與優化技術”兩門專業方向課程教材。
4.學校為企業人才進修、培訓提供條件。“校企合作”是雙方相互配合、相互提高的過程,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不敗、做大做強,其員工須不斷進修和培訓。另外,新進員工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高校作為人才高度集中的場所,可為企業及時提供人才進修或培訓。
5.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實驗室。雖然,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校外實習、實訓崗位,但是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生充分鍛煉的重要保證。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物質基礎, 也是形成自己專業特色、教學特色的重要平臺。建設校內具有行業特點的高質量實訓基地,可以使學生方便在學校就能接受到企業化的培訓。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能管理”實驗室,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進行合作。總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希望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元素貫穿始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考慮到與企業的緊密結合。
國內外實踐表明,校企合作是連接高校與企業、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本課題依托地域優勢,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的模式融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中,目的是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以培養適應現代工程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才為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佳.校企合作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7).
[2]王擇忠,王兆安,沈頌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規范
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S1).
[3]趙彥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
報:社科版,2008,(1).
[4]田會峰.基于DSM的電能管理方向探索與實踐[J].中國
電力教育,2012,(14).endprint
2.企業為教師科研、教學及實踐提供便利。當代社會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更新日益加快,這要求高校教師應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了解社會最新技術,第一時間更新知識結構,加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成為既能從事教學科研,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人才,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
張家港校區依托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和智能電力研究院,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本校區派青年教師去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的科研和工程實踐,使教師具有實際的工程背景,在講授理論課時,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學院教師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共同申請了張家港校區科研項目——低壓配電系統諧波分析與治理,在研究過程中,雙方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同時,智能電力研究院坐落在本校區,與學院有緊密合作關系,長期邀請清華大學的教授給學生做學術講座,同時教師和部分優秀學生也參與研究院的科研項目。
3.校企雙方共建專業方向、制訂專業發展規
劃。根據地域優勢,結合本地特色,校企雙方加強交流與溝通,切實掌握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共同構建專業方向,制定好專業發展規劃,并制定出符合生產需求、產業發展以及人才需求相一致的電氣專業校企合作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需求,電能管理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務院曾多次發文要大力發展電能需求側管理。目前,在國內高校本科專業及方向設置中,還沒有電能管理方向,市場需求量巨大[4]。為此,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能管理方向。該方向是本著“科學管理電能,輕松降低成本”的電能管理新思路,確保電力用戶有序用電。其技術領域涉及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幾大高新技術,即物聯網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企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新的課程培養體系,并共同編寫“電能需求側管理”和“電能質量檢測與優化技術”兩門專業方向課程教材。
4.學校為企業人才進修、培訓提供條件。“校企合作”是雙方相互配合、相互提高的過程,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不敗、做大做強,其員工須不斷進修和培訓。另外,新進員工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高校作為人才高度集中的場所,可為企業及時提供人才進修或培訓。
5.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實驗室。雖然,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校外實習、實訓崗位,但是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生充分鍛煉的重要保證。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物質基礎, 也是形成自己專業特色、教學特色的重要平臺。建設校內具有行業特點的高質量實訓基地,可以使學生方便在學校就能接受到企業化的培訓。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能管理”實驗室,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進行合作。總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希望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元素貫穿始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考慮到與企業的緊密結合。
國內外實踐表明,校企合作是連接高校與企業、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本課題依托地域優勢,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的模式融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中,目的是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以培養適應現代工程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才為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佳.校企合作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7).
[2]王擇忠,王兆安,沈頌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規范
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S1).
[3]趙彥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
報:社科版,2008,(1).
[4]田會峰.基于DSM的電能管理方向探索與實踐[J].中國
電力教育,2012,(14).endprint
2.企業為教師科研、教學及實踐提供便利。當代社會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更新日益加快,這要求高校教師應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了解社會最新技術,第一時間更新知識結構,加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成為既能從事教學科研,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人才,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
張家港校區依托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和智能電力研究院,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本校區派青年教師去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的科研和工程實踐,使教師具有實際的工程背景,在講授理論課時,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學院教師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共同申請了張家港校區科研項目——低壓配電系統諧波分析與治理,在研究過程中,雙方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同時,智能電力研究院坐落在本校區,與學院有緊密合作關系,長期邀請清華大學的教授給學生做學術講座,同時教師和部分優秀學生也參與研究院的科研項目。
3.校企雙方共建專業方向、制訂專業發展規
劃。根據地域優勢,結合本地特色,校企雙方加強交流與溝通,切實掌握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共同構建專業方向,制定好專業發展規劃,并制定出符合生產需求、產業發展以及人才需求相一致的電氣專業校企合作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需求,電能管理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務院曾多次發文要大力發展電能需求側管理。目前,在國內高校本科專業及方向設置中,還沒有電能管理方向,市場需求量巨大[4]。為此,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能管理方向。該方向是本著“科學管理電能,輕松降低成本”的電能管理新思路,確保電力用戶有序用電。其技術領域涉及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幾大高新技術,即物聯網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企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新的課程培養體系,并共同編寫“電能需求側管理”和“電能質量檢測與優化技術”兩門專業方向課程教材。
4.學校為企業人才進修、培訓提供條件。“校企合作”是雙方相互配合、相互提高的過程,企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不敗、做大做強,其員工須不斷進修和培訓。另外,新進員工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高校作為人才高度集中的場所,可為企業及時提供人才進修或培訓。
5.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實驗室。雖然,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校外實習、實訓崗位,但是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生充分鍛煉的重要保證。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物質基礎, 也是形成自己專業特色、教學特色的重要平臺。建設校內具有行業特點的高質量實訓基地,可以使學生方便在學校就能接受到企業化的培訓。張家港校區與蘇州太谷電力有限公司共建“電能管理”實驗室,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進行合作。總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希望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元素貫穿始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考慮到與企業的緊密結合。
國內外實踐表明,校企合作是連接高校與企業、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本課題依托地域優勢,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的模式融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中,目的是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以培養適應現代工程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才為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佳.校企合作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7).
[2]王擇忠,王兆安,沈頌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規范
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S1).
[3]趙彥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
報:社科版,2008,(1).
[4]田會峰.基于DSM的電能管理方向探索與實踐[J].中國
電力教育,20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