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摘 要:合作型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常用的學習方式,以學習小組為基本載體,為組內成員提供一個互相交流溝通以及協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場所,能夠在小組成員統一的學習目標指引之下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學習的方式被廣泛應用。以實際教學工作經驗為基礎,通過相關對策與建議提出,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學習積極性
合作學習從概念上是指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有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與任務分工,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互助性的學習,幫助彼此提高學習成績,提升學習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不僅要教授學生語文知識,更是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服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能夠形成一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互動機制,學生的語言表達、交際等拓展性能力也能得到鍛煉。而合作學習作用的有效發揮,還需要相關教學措施的實施。
一、注重合作學習的效用,不是為用而用
為了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成為“偽合作”,為用而用,有名無實,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一定要通過相關對策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用。首先,在小組分配時要注重協調搭配,為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奠定基礎。如將課堂表現積極的同學與害羞膽小的同學分配到同一組,便可以起到激勵帶動作用,有利于整體課堂氣氛的調節。情境教學法作為分組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通過給學生不同人物角色的分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蘇教版課文二年級《沉香救母》一文為例,可以通過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與表演完成對課文的教學。相較于混亂的沒有效率的討論,教師要通過教材相關問題的提出為學生的交流進行引導與規范,達到啟發教學的目的。
二、搭建平等交流平臺,打破成績好的孩子“唱主角”的局面
合作學習容易走入組內學生參與度不均衡的誤區,具體來講則是成績好的同學在小組中占據主導地位,“唱主角”,而成績較差且羞于表達的同學則成為陪襯以及聽眾,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成績差的學生的積極性與自尊心,而且還會造成成績差的學生盲目跟從成績好的學生來完成教學任務的現象。以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通過對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在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相互激勵,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布置小組任務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三、建立起完善的合作學習成果評價體系
為了避免合作學習走入表面化、標簽式的誤區,教師要制定出詳細的合作學習成果評價標準與體系。首先是對課堂小組討論交流進行規范,包括情景演練,引出教材中的問題;小組成員相互交流,給出對問題的看法;教師擔任問題質疑的角色,學生進行反駁與補充;班級進行投票,選出最佳小組,通過小組間競爭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是評價體系要進行變革,改變以往單一的以成績來評定的標準,只要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并且要建立起差異化的評價標準,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通過真正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喚醒學生深藏的語文學習潛能。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地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實現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也實現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當然,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結合本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小組學習。
參考文獻:
[1]孫春仙.關于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探討[J].教育理論,2014,2(2).
[2]孫儷.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反思與前瞻[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4).
[3]楊冬梅.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華章,2013(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