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民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語言環境; 自主命題;訓練;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1—0035—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經常作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但是,部分學生缺乏對事物的觀察,缺少實踐的機會,寫作興趣淡薄,視作文為畏途,致使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了一條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構建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
1. 用普通話與學生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一年級的新生往往說不好普通話,不敢與人交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學說普通話,使學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快速學習說普通話,并且敢于用普通話與同伴交談。
2. 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營造良好的發言環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語病,并在學生改正和取得進步的同時,予以表揚,增加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3.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推進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應摒棄傳統的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學生“說話”為主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交流和發言的機會。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經典誦讀比賽、詩歌朗誦會和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鼓勵學生自主命題
初學寫作的學生寫作能力往往較差,命題作文的訓練方式對這些學生來說太難了,即使教師選擇再恰當的作文題目,也難以適應學生心理素質、生活環境和學習水平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作文。筆者所在的學校是省級貧困鄉,受國家移民政策的惠及,鄉政府引導扶持的暖棚養羊、駝鳥養殖、枸杞種植等項目初見成效。筆者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觀暖棚養殖小區和駝鳥養殖場等,參觀后要求學生將所見所聞寫成作文,題目由學生命,中心由學生定,題材由學生選,習作由學生改,優劣由學生評,鼓勵學生寫親身經歷和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積極開展閱讀和寫作訓練
1. 寫日記是學生練筆的最好方式。農村學生自有玩樂的方式,水渠洗澡、養雞放羊和追逐玩鬧等,都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快樂和深切的感受。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每天的所見所聞,用日記記錄最真實的生活。
2. 閱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者所在的學校把“誦讀傳統經典,創建書香校園”確定為辦學特色,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獲取大量的素材,摘抄優美的、有哲理的語句段落等。同時,還要求語文教師根據不同年級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多讀,多寫,以讀帶動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樹立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作為語文教師,應遵循教育規律,理性地看待學生,杜絕揠苗助長的行為,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使學生樂于寫作。實踐證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時常鼓勵學生,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文訓練,指導學生寫好每一篇文章,積累成功的寫作經驗。“寧可寫好一篇,也不亂涂十篇”。好的習作經歷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對寫作的良好心態和自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表揚學生,抓住可以表揚的細節,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鼓足寫作的信心,揚長避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最終寫出好的作文來。
當然,寫作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任重而道遠,還要面臨很多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端正作文教學的態度,激勵學生的寫作情趣,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練筆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把生活實踐、閱讀和寫作緊密地聯系起來,加強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