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宗博
【摘 要】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活語文課堂教學,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生活情境 問題情境 活動情境 高效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體現藝術性,要善于抓住時機,通過創設情境去引起學生的驚喜、疑惑、新鮮感等等,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如今創設教學情境已經成了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當前課堂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么,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呢?
一、聯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是活的課堂,是一切知識的源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創設一些與生活聯系起來的教學情境,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徹。在初中語文教材里涉及到的各類場景,多數都是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的。雖然有些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不大一樣,但只要教師能按照學生生活實際,則能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語文課本教材能有更深層次的體會。如俄國詩人葉賽寧寫的《夜》,則要引導學生抓住夜的靜謐和美麗這兩個關鍵詞,讓學生回憶自己在農村夜晚的感受,通過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讓學生輕松學習,獲得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所有的初中生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創設情境,設置相應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根據孔乙己的“死”這一出發點,可以精心設計多個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文章內容,在為學生創造思考機會的同時,引導獨立思考以促進學生散開去把握全文的目的。
問題一:孔乙己究竟會不會死?會如何死?通過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回答,最終的答案也是各種各樣的。也正是因為問得“自由”,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二:孔乙己為什么必死無疑?證據是什么?
問題三:寫的是孔乙己的悲劇,卻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別人的笑聲中呢?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問得“自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種各樣、精彩紛呈,師生間、生生間將學生思維徹底打開。
三、巧用點撥創設情境
初中生處于一個成長的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感性為主,理性的思考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不夠完善。所以,在對初中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在對的時候進行指導和點撥,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緒應變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以此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圍繞題目進行拓展,讓學生以“春”作為話題自己組織語言,講述春所帶來的感受,沉浸在春天的氣息中。又或者是借春游的機會,告知學生有這一篇文章的存在,讓學生將玩與學相結合,產生相應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創設再現情境
多媒體技術能將枯燥的課本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教師需積極融合教學內容,將文章和現實的音樂、圖片、影音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體全面展示,這樣就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例如在上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時,借助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江南早春時節的視頻,并配以班得瑞的音樂,學生面對那種活生生的場景在視覺、聽覺上都產生較大的刺激,在這種內容豐富、動感的學習環境里,這些北方的學生對作者所描繪的春有了切身感受,對整個文章內容有了更深刻、更細膩的體驗,這種審美體驗的教學作用十分顯著。
五、創設活動式教學情境
初中生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好玩,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多組織一些探究式的活動,創設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明確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之一,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要想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容易,創設教學情境需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教學情境中問題的創設要有針對性,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教學中也常見有的語文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游戲頗多,可實際上學生沒能真正學到知識,這說明教學情境的創設只顧流于表面形式,趣味性很強,但教師的設計缺乏針對性和知識性,毫無實用價值。由此可見,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關鍵在于教師設計教學問題情境的恰到好處,誘導有法。要有針對性,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才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節約教學時間,減少無效勞動。適度巧妙的設問可開啟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怎樣思考”。教師環環相扣的情境設問構成清晰的教學思路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最有效、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去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動力,內化學生需求,才能使學生主動去查、去找、去記憶相關的資料,那么語文學習在他們眼中就不再是件苦差事了。教師的循循善誘,熱情耐心的鼓勵,公正客觀的評價,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熱情的參與,自主踴躍的探究,知識豐富的積累,個性張揚的表現,能確保師生合作愉悅、默契。在此基礎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更可有效地讓學生處于積極地、興奮地求知狀態,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以發揮,各種能力得以發展。
總之,創設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只要教師能在教學中主動、適宜地創設一些靈活有趣,得體有效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內動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起來,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