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作為小學美術教師如何與新課程標準一起成長,如何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去,該論文主要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現狀分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的積極意義及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的技巧與方法三個方面來談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導入。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45-01
一、緒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這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導入方式了,也是最令人厭惡的導入方式。如果每次上課都這樣的導入,長期下來,學生還會對這樣的美術課感興趣嗎?學生沒有興趣,上課就不會專心學習,結果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這是離不開有效的課堂導入。有效的導入有著其他環節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很快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使其快樂地學習。下面就有效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談談個人一些心得與體會。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現狀分析
1、不設置導入,直接進入內容教學,枯燥乏味
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有些教師往往沒有設置這個環節,而是直奔主題,所以我們在課堂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語:“今天我們上《家鄉的橋》,請小朋友們翻開書本看一下家鄉有哪些橋……”脫離了學生的生活,游離了學生的經驗,使課堂成為教教材的主陣地,這樣的導入不利于學生心理的預設和準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2、過分渲染導入的內容,不分主次,思維混亂
教師在導入環節的教學時,把握不住“度”,始終在同一問題上啟發和糾纏,進入自行設計的“怪圈”中。有的教師則故弄懸念,引導學生進入迷宮,使導入環節中的學生處于“混沌”狀態,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生發。
3、導入的內容偏離了學生本位,過于牽強
教師在導入教學中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來牽著學生走,沒有重視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受,課堂缺乏學生的互動,就更談不上課堂資源的生成了。這種類型的導入在公開課和示范課的展示中已屢見不鮮。
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的積極意義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巧妙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這是教師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講究先聲奪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妙,在學生心中蕩起層層漣旖,像磁鐵把學生hold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撩人心弦的情境中或懸念于懷,或激情四溢,或徘徊在新舊知識的交織矛盾中,自然而然進入了學習狀態,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這個環節中,方法應別具一格、標新立異。讓其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景,引起對所學內容的關注,為教學過程定下基調,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的技巧與方法
心理學認為,學生獲取知識,除了上課認真聽講外,更重要的是觀察和實踐。所以在美術課的導入中,單靠講不能完全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應該實現多渠道的信息傳遞,從多種感官對他們的注意力進行適宜的刺激。
1、從生活實際出發,感知導入
(1)想象導入
小學生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采取的課堂導入方式也要隨之有變化,可以多采取些情境導入方式。如《神奇的海底》一課,由于我們的家鄉所處江南,離海邊甚遠,所以很多學生對大海的印象不深刻,于是我就借助多媒體這個好幫手,在課上給學生創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首先我讓學生閉起雙眼,老師播放一段海浪聲,讓學生感覺自己仿佛已經來到了大海的旁邊,然后給他們欣賞一段優美的大海視頻。當學生看到波瀾壯闊的海面、悠遠朦朧的小島、展翅翱翔的海鷗,仿佛自己已經置身于其中了。于是我話題一轉,“在這美麗壯闊的大海里還居住著許許多多的生物呢!你們知道嗎?”“知道,知道……”孩子們又紛紛舉起了小手,“海底里有海馬、海豹、鯊魚、鯨魚……”課堂的學習氣氛異常熱烈,老師的教學也很輕松、有序。
(2)五感遷移導入
在美術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更多地要考慮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都調動起來,并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體驗和表現活動中。
老師進入教室后神秘地說:“我們教室里都有些什么呀?”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那看不見的還有些什么?”“噢!我知道啦!”一位小男孩急不可待地舉起了小手:“是空氣。”“空氣有什么特點呀?”學生接二連三地回答。“空氣是什么味道的呀?”“無味的。”教師在教室里噴灑了一些空氣清新劑:“現在的空氣又是什么味道呢?”生:茉莉花味的。師:有什么感覺?生:清新的……師:能用怎樣的色彩和方式來表現出這種體驗呢?學生嘗試著用色彩來表達對這種空氣的感受。
通過嗅覺來觸發學生的感受,從而遷移對空氣的體驗,并通過美術語言進行傳達和表現。當然,還可以通過觸覺、味覺的感受來豐富視覺的感受面和切入點,都是非常有效的。
2、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導入
多媒體教學的實現,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一種改革,它不僅使許多課基本告別了黑板和粉筆,而且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較,它還具有更強的實效性。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它使學生對視覺現象產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激活靈敏、快捷,從形式中獲取對應的感情。利用多媒體欣賞影視片、音樂和圖片等,用以創設生動有趣、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情景,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愉快教學做最好的鋪墊。
(1)影音導入
一位美術老師在上《門》一課時,緊扣主題“門”,巧用多媒體技術,剪輯編排了電影《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中芝麻開門的一段視頻。播放時,片中阿里巴巴口念“芝麻開門”緩緩開啟了一扇寶藏的大門。影片中演員那夸張幽默的形象和語言使得學生開懷大笑,在課堂一開始就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開啟的那扇寶藏之門激起了學生對門的無限遐想,也形象地引出了老師要講解的主題——門。
(2)實物或模型導入
寧波慈溪的馬上老師執教的《色彩的世界一》中采用了樹葉的方式來引入本課,并運用樹葉找朋友的游戲輕松解決類似色、對比色知識,簡潔明了的把學生帶入了色彩的世界。杭州的陳麗華老師則用了一個蘋果就引出了《圖形聯想》中千變萬化。
(3)圖片欣賞導入
在講《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一課的時候,學生在欣賞了我選取的關于兵馬俑的大量歷史圖片之后,一下就感受到了兵馬俑的雄偉與壯觀,也為之后的欣賞兵馬俑的局部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驚嘆。
3、利用孩子的天性,趣味導入
(1)歌謠、謎語導入
兒歌、謎語等是低年級兒童的最愛,教師只要合理地運用,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學低年級《十二生肖——鼠》一課,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老鼠的外形特征及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然后邀請學生上臺講講十二生肖中老鼠為什么排在第一的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最后,我說:“有關小老鼠的還有一首好聽的童謠呢!大家想不想學? ”“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伴隨著輕松的節奏,拍著歡快的節拍,我和學生一起唱起《老鼠上燈臺》的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教師很自然地進入了新課教學。
(2)故事、角色扮演導入
通過角色的置換和體驗,遷移自己的情感,使感受物人性化、情感化。這種角色體驗的導入很受學生的歡迎。如《大魚和小魚》一課的導入。教師戴著頭飾(魚媽媽)游進教室:“孩子們,你們好啊!快快和我一起運動運動。”隨著音樂的節奏,“魚孩子”和“魚媽媽”游出教室,在小樹林里高興地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親吻一下,有的互相擁抱一下,還有的做起了健美操……好一派熱鬧的場面。
(3)游戲激情導入
喜歡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課堂內容的興趣,我經常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精心策劃一些游戲,用于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例如在上《中國民間玩具》這一課的時候,我準備了陶瓷鳥哨和竹蛇、木制長頸鹿、泥人等傳統的中國民間玩具,請小朋友玩一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束語
課堂教學能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不同的導入方法會有不同教學效果,小學生有著其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所以適合的導入對興趣的激發和保持至關重要,一堂好課,必須重視新課的導入設計及使用。每節新授課的導入猶如一場精彩的演出,要有入勝的序幕,才會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情境激情進入課堂之中,使整個教學過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裘大彭.任 平.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技能[J].人民教育,1994(2).
[2] 李高峰.課堂教學導入技能的探討[J].教育藝術.1999(05).
[3] 謝良才.課堂教學的導入手法[J].文學教育(下);2007(05).
[4] 徐學文.美術新課教學導入“八法”[J].江蘇教育報, 020版
[5] 李慕南.教師的語言藝術[M];遼海出版社;2011.5(1)
[6] 陳旭遠.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