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 要:要當好班主任,必須要不斷地在各方面修養學習,使自身的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愛崗敬業才是。
關鍵詞:中小學;班主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31-01
班級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如何當好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德育為先,事半功倍
班主任要想學生在各方面有優秀的行為表現,就必須先要樹立起他們優秀的道德意識。
首先,接觸一個班級時,要在一點一滴上為學生樹起師德之魂——愛。教育學家于漪 老師說:“師愛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的,而是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實踐的。”所以我曾很多次為學生收拾課桌垃圾,撿腳下的紙屑,擺放課桌上凌亂的書本……,等到我第二次為他(她)收拾時,大多數同學都會臉紅,并趕緊說:“老師,我來。”等再次想為他們收拾時,他們不但能收拾好自己的一切,還能側視監督對方,而且連講桌也擦凈擺好。當他們晨讀時,我會輕輕進門,與孩子們目光相遇時送一個真誠的點頭微笑或一個鼓勵的目光,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時間的珍惜,對他們學習精神的喜愛和贊賞。在集體勞動中,學生最忌諱老師站在旁邊大呼小叫,指手畫腳。我們小時候不是也最看不起那樣的老師嗎?所以,我不怕臟,不怕累,率先干。教他們如何做才會安全,學生自然會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疼愛。
其次,在學生對師愛有了體會的基礎上,還需要樹立起他們對師德的敬意。因為有了敬意才會產生效仿學習的動機。青少年學生的向師性強、可塑性大,他們往往對老師的言行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其表現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比如班主任知識淵博,教學有方,一堂課能上得有聲有色,言行中表現得嚴于自律,舉動里展現出道德風范,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班主任便成為學生的偶像,提高知識修養的榜樣。
再者,當學生敬師、愛師、處處效仿的情況下,班主任萬不可掉以輕心,這正是再現“德”的契機,那就需要老師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公平評價和鼓勵。如愛學習、愛勞動、知榮辱、好鍛煉等方面的表揚。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認可,感受到自己進步的喜悅,從而產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欲望。
我感到只要班主任真正付出心血,能夠將以上三者在管理班級的實踐中有機的結合起來,塑造好孩子們正確向上的情感和道德意識,對于其余的方方面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二、褒貶公正,取信與生
班主任所面對的學生雖各有千秋,但他們對于老師處理問題是否公平正義卻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因此,絕不能因學生的身份或學習成績的差異而在處理問題上有所區別,也不能寬容無度,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褒貶分明,公正處理,讓學生看到一位人民教師真正的威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嚴師出高徒”的名句為什么會經典到今。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心靈深處尊重老師,相信老師,有委屈敢訴,有錯誤想改,個體懂榮辱,集體重榮譽,團結一心,積極向上。班主任工作自然會出現先苦后甜之勢態。
三、講求方法,謙虛謹慎
每班學生都有差異。如果班主任將“一刀切”管理班級,其效果定會不佳。只有不斷地研究、了解學生,找到最適合他的方法教導其人,才能使全班同學在不同的層面上共同進步。不管是小溪還是大河,只要向著大海不息地奔流,終究不會成為一潭死水;不管是差生還是優生,只要是在原基礎上不斷地進步,作為師者,就該知足。
四﹑端正思想,明確目標
一個班的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各自養成了不同的習慣,如何把這些不同的學生培養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呢?我的體會是: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首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有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根據培養“德﹑智﹑美﹑勞”這個目標,制定班內具體的奮斗目標,如“遵守校紀校規,端正學習態度,完成學習任務,消滅不信任現象。”每個同學根據這一目標,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班內成立了互幫互學小組,為了配合學習計劃的落實,班內舉行作業展評活動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就增強了,班上就會出現上課出全勤。作業按時完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良好氣氛。
五﹑建立班級組織,培養好班干部
班干部工作千頭萬緒,不可能對班中每一件事都管,因此,理順工作重點,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及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實證明,一個好的班干部能對班級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班主任通過觀察和了解將學生中的有威脅﹑有工作能力﹑學習認真﹑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學提拔為班干部,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協助班主任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
另外,當班主任還須謙虛謹慎。一班學生的安全,學習、思品等等都系于其一身。即使你做出一點成績,也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忘乎所以。只有在心理上虛懷若谷,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才不致馬失前蹄。
總之,要當好班主任,必須要不斷地在各方面修養學習,使自身的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愛崗敬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