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艷芬 王艷秋 李麗萍
摘要:“學科—專業”的協同建設能促進高校整體的辦學水平的提高。本文從樹立“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的理念、構建合理的組織機構、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四個方面,探討了“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的保障體系,為二者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等學校;“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103-01
一、樹立“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的理念
學科建設水平是反映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標志,專業建設水平則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協同發展既是高校升華學科知識、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也是高校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改革的基本教學原則。只有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相互支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
(一)樹立長期不懈的協同建設意識
“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是一個長期不間斷的一個建設過程,建設中不僅要目標明確、具有創新意識,而且要有專業特色。“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更應該和改革開放聯系在一起,和時代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只有樹立長期建設的意識,樹立具有前瞻性的建設理念,才能打造出與時俱進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體系以及教育體系。
(二)樹立“學科一專業”自成體系的建設風格
在“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過程中,既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也不能簡單地將兩者的建設體系簡單拼湊起來,要樹立兼容并蓄的發展理念。學科建設要始終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建設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質量,要合理搭建基礎理論研究和專業方向建設相融合的邏輯結構,為學科的長遠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三)樹立服務經濟社會的服務意識
社會環境不斷的發生變化,“學科—專業”建設就要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及時地調整“學科—專業”的結構,以適應新的形勢。這種調整要以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趨勢來進行,但要立足自己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不能偏離自身的建設目標。
二、構建合理的“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的組織機構
高校的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有著內在協同關系,[1]合理的學科專業組織機構是促進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協同建設,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組織機構的建設可以考慮兩種組織結構相結合的模式,這兩種組織結構分別是“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和“集群化”的組織結構。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知識和信息的共享,使管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由于這種組織結構層級少,便于知識、信息在學科、專業間快速傳遞,且失真率低,為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者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提供了極為順暢的學術活動空間。同時,為適應大科學背景下學科發展趨勢,促進學科與專業建設的緊密結合,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中融入具有活力的、能有效促進學科與專業之間相互協調與相互支撐“集群化”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以相近學科組成學科集群,同時以學科為組織實體,對教師和學科群中的實驗室、實踐基地、學生專業實驗室、等資源進行統一配置和有效利用。
這種綜合的組織模式,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看,不但有利于相關學科資源的共享,而且有學科的高度分化和學科的高度綜合;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來看,有利于實現社會對專業人才需求多樣化;從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相互支撐角度來看,有利于集中優質資源豐富相關領域的知識結構,為相關領域學科發展培養后備人才。
三、制定科學的“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發展規劃
高校的學科建設規劃、專業建設規劃應與高校的總體規劃、人才培養規劃等相吻合,這樣才能集中優勢資源,提高“學科—專業”協同建設水平,從而提高整體辦學水平。
學科建設要以增強學科優勢和特色為根本,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科發展定位,堅持“突出特色,重點扶持”的學科發展原則。即充分發揮學科建設在高校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作用,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構建特色優勢學科群,發揮學科的集成優勢,帶動和促進相關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將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與研究基地資源共享、資金投入、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方面納入學科建設規劃。
專業建設以夯實基礎、培育特色為重點,遵照“控制規模,適度發展”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專業布局,以形成結構合理、交叉滲透、優勢互補的專業體系。專業建設重在明確專業發展方向,要達到專業建設的總體效應和各專業之間的相互支撐和相互協調。
建立學院負責學科建設的宏觀指導與院系負責專業建設的兩級管理體制,要把“學科—專業”協同建設作為學院發展的核心,要定期研究社會需求和學科專業發展方向的適應性,要不斷強化專業辦學條件;要堅持改革和創新精神,不斷完善“學科—專業”隊伍建設,使“學科—專業”協同建設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
四、建立健全“學科一專業”協同建設的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院長全面負責制
院長全面負責“學科—專業”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制定“學科—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積極支持“學科—專業”建設團隊的工作,研究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和措施,營造“學科—專業”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建設互動機制
長期以來學科和專業的含義常被混淆,把專業等同于二級學科,這樣必然造成學科之間各自獨立分割,資源不能共享。但是,雖然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目標和建設功能不同,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將專業建設的內容融入到學科建設中去,以專業建設促進學科建設,“學科—專業”協同建設才能夠達到其預定的目標。要通過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促進學術成果的轉化,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為專業建設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要通過專業建設中培養出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多出科研成果,豐富專業知識,用最新的專業知識豐富學科的知識體系。因此,專業建設必須包括學科建設的內容,學科建設也必須考慮為專業建設服務。
(三)制定與完善“學科—專業”建設的評估體系
評估對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己經成為“學科—專業”建設的“推動器”。為了適應現代“學科—專業”協同建設的趨勢,促進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的相互支撐,需要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協同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在“學科—專業”協同建設評估時,要站在學科、專業的戰略高度,系統地考慮“學科—專業”協同建設情況,不能把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相互分割;既要評估學科學術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專業課程的開發情況,還要評估學科、專業相關資料的共享情況;同時,要建立“學科—專業”協同建設自我評估的長效機制,使自我評估逐步做到制度化、規范化。
總之,高校應把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制定統一的學科專業建設協同發展規劃,統一考慮建設內容,制定統一的建設方案,統一協調學校的各種資源,采取協調發展的共同對策,使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基組.關于院校學科專業建設的思考[J].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報,2001(3):24-88.
[2] 張莉聰,徐景德.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1(3):88-89.
[3] 王麗娟.論大學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相互協調之管理策略[J].江蘇高教,2012(3).
[責任編輯:紀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