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麗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英語新課程倡導的有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近年來被廣泛推崇和應用。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一定時間內學生學習、交流、展示的效率,達到優勢互補,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優勢互補
下面,本文將探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利用小組合作的幾個問題。
一、優化小組內的成員
學生要分組合作,首先要設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小組內部要有組長、副組長、記錄員和首席發言人。各組員在組內要有合理的分工,各組員在組內要各司其職才能有序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我在剛開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自然地以課上的座位為基準,讓學生四人一組,并沒有深入研究學生,使得各小組之間分布不均衡。導致了課堂上有的小組不知道怎么去探究、合作,只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所措。在評價的時候學生就提出來分組的不公平,打擊了個別學生的積極性。我的小組合作學習根本也沒有達到相應的目的。經過反思后,我綜合考慮,根據學生學習方式的不同、學習水平的差異、活潑與內向的性格特點、家庭環境以及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重新進行了分組,并且每個小組都設置了1號、2號、3號、4號。1號是本組最強的成員,4號是本組最弱的成員。1號是大組長、2號是副組長,1號不在,2號就是大組長。代替組長行使權力。為了形成有效競爭,以自己所在小組掙的分、自己的作業、考試、特色作業等加分的綜合評比,一個學期競爭一次1號。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不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加強對學習組長的培養與指導,建立穩定、高效的學習小組
組長人選一定要同時具備學習成績優,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強,以及有較強的責任心。所以在學習組長的選拔、培養、指導上要多下功夫。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存在班主任經常調位的現象,剛剛培養好了一名小組長,由于調位就會使得這個小組群龍無首。我的做法是:我的課堂我做主。由于學科不同,學生的優勢也不同。因此,我尊重學生的個人優勢,采用英語課堂專用小組,小組搭配只在英語課堂適用。雖然每次上課之前孩子們都要換位看起來比較麻煩,實際運用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就熟知在課前就應該準備好。為了照顧邊上的同學,也會定期的大組同時互換,或者轉著圈座,效果明顯好轉。
三、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規
小學實行合作學習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調控不好就會出現亂糟糟的課堂。因此教師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從教師方面出發,在課堂秩序混亂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手勢或者打節拍的方式使班級的所有活動都停下來,提示學生要小聲說話。從學生方面出發,小組內分工明確,設立小組長、副組長各一名。組長由組織能力強的人擔任,負責分工,組織成員間進行有序的討論。通過設立不同的角色,要求小組成員既承擔個人職責,又要相互配合支持,發揚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團隊任務。所以,教師在平時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認真傾聽、遵守課堂紀律的合作習慣,這樣在上課時就會井然有序。
四、設立明確的合作目標或任務,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針對“搭車”現象等問題,解決辦法是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負責承擔獨特的一部分任務,或者就是使學生各自為他們的學習負責。舉例來說,對于小組的獎勵是以每個小組成員的個人測驗得分的總和為依據的。例如在英語對話中,教師對小組的評價不僅要看對話的效果,還要關注成員的參與度、難易度。避免一個學生講了一大堆,而大部分人只是當個配角。因此,小組的任務就是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學會教學內容。我的具體做法是:在平時的互助學習、練習中,1號幫4號,2號幫3號。這樣就避免了以往出現的完成任務只是少數學生的個人表現的現象,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避免了組內沖突問題,更好地加強了團結合作精神。
五、建立多元化評價方式
教師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對合作學習的評價應以小組整體為主。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觀察成績好的學生是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是否能帶動小組里的學困生,積極配合小組為整體學習發展。無論是對學優生還是學困生,只要在學習中有良好表現,教師都應給以及時的評價。對于原本只能說單詞的學生,現在如果能說句子了,無論對錯于否,都要給予一定的鼓勵,使他有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另外還應該注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除了教師的評價外,小組內的同學也可以進行互評、自評,做到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促。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的是日評、周評、月評、學期評的評價方式,將評價表固定到教室的墻上。
總之,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應全面把握合作學習的實質,掌握規律,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