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佳
摘 要:新時代的教育即是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教育。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現代社會的合作價值觀促使著“以人為本”理念貫穿于國家、企業、學校等各個組織體系中,不僅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人性化與多元化發展,也促進了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隨著農村城鎮化政策的穩步推行,失地農民和務工農民的與日增多,農村小學教育尤其成為實現我國現階段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農村小學教育更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重任。眾所周知,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農村學校雖然在硬件設施與師資力量等方面,遠遠落后于國家平均水平,但時代正在對我們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必須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立志將農村小學教育理念融入到自我鍛煉、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教學改革之中,積極培養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個人能力,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與精神境界。
關鍵詞:現代教育;農村教育;專業素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77-01
一、教師的教學素養引導著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小學教育是學生接觸文化教育的第一道門,在這個門內,如何引導學生看到未來學習的興趣和意義,完全在于每位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各科教師的教學能力并非單一的教材領讀,而是用更全面的概述和方法來教育學生達到預期的成績水平。于是接受過系統教育的農村學生,能否跟上時代的發展,能否實現價值,能否接軌社會,我們的教育是這一切的奠基石。
農村學校由于地處偏避區域,重農業而輕商業,經濟條件發展受限,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落后,所以,整體的教學質量也相對較差。同時,外出務工意識間接導致了農村觀念對教育的不重視。長期處于惡性循環,缺失人才資源和投資取向的農村地區,不僅自身無法改變現狀,更無法建設和推動農村發展的新局面及新形勢。為了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城鎮化,農村小學教育離不開人才投資與經濟建設,我們教師的作用非常之大。
作為偏僻區域的農村小學教師,我們必須肩負重任,改變學生家長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的錯誤觀念,幫助農村學生找到通往未來的正確道路,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實現抱負社會的美好理想。但現實生活中,某些農村教師卻頻繁出現道德失范等問題。所以,改變教學風氣,創設適宜環境,重塑人文精神,振興農村教育,從改變我們教師的自身形象和個人素質做起,從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素養開始。
二、配套現代教育模式活化教師教學手段
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手段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近年來,國家為農村教育投資了新校園和新老師,可農村學生依然在逐年流失,這個問題的存在十分普遍。所以,能否留住學生,讓村民了解學習的重要性和優越性,就要求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活化教學手段。停止過去傳統的死記硬背,結合新時代的素質課改標準,實現農村小學課堂的多媒體化、多形式化、多趣味化、多方面化。面對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改革,農村小學教育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教師不僅忽視文化知識和師德教育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還默許農村教育的失敗和失效,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由此可見,積極提升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手段,不僅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工作任務,也是在新時期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唯一途徑。
這里所說的專業修養即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師德修養形成與發展的要求。教學手段則是指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實現課堂教學計劃。其中,教學手段是外在因素,專業修養是內在因素。事物發展的外部因素可以作用于內部。所以,農村教師在工作中提高了自身教學手段的靈活性與實用性,就可提高教學的專業技能和道德修養。
加強教學手段的創新也是適應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和基礎教育的創新改革,整個社會都對農村教育予以高度關注。農村支教等政策表明了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對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根據課程改革的精神和小學生發展的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手段。
三、分析提高農村教師教學素養的要點
農村小學教育的夯實需要投資,農村教師就是要把日常的教學成果,轉化為農村教育的外在形象,進而發展成為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農村教育的觀念現代化、內容現代化以及師資隊伍現代化。鼓勵農村教師多參加各省、市學校之間所舉辦的教學交流會,學會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專業技能和課外知識開發學生智力,以思想品德塑造學生品格;鼓勵農村教師多組織社會活動,在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為人處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鼓勵教師結合社會特點,立足農業,以超越教學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因為,一個具有專業素質和高尚師德以及人生理想的農村教師必定會在農村人才培養戰略中做出貢獻。據統計,縣內小學中的農村教師大多是一人身兼多職,學生學習課本不規范,錯誤連篇,改變農村教學面貌勢在必行。譬如遼寧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提升計劃,于2013你拿10月12日正式啟動。按照工作計劃部署,2013年至2017年政府將定期撥款對農村中小學專任教師進行省級集中培訓,并支持各地開展各級名師到農村支教或送教活動。
第一,農村小學教師必須熱愛農村教育事業,還要以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為發展目標,努力培養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教學創新能力。在劣勢環境中,積極關心和愛護學生,在優勢環境中,以更高的理想為工作目標。
第二,依據一流城市新課標的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原則,農村小學教師必須制定以人為本的教學計劃。以教書和育人為教學標準,發展適合本校的教學文化。并學會利用先進的互聯網知識來豐富學生的頭腦,借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好的教育不分地域,但是好的教師卻可以教出不一樣的學生。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素養不僅可以改變外界對農村教育的看法,還可以發展農村教學水平。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進一步推進全面素質教育,拉近城鄉之間的教學差距,建設一支優秀的農村教學隊伍,為建設新農村和發展新時代教育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