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良
摘 要: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問題;實踐運用;數學魅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應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近幾年來,我國大學、中學數學建模的實踐表明,開展數學應用的教學活動符合社會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將學生束縛在理論學習中,極少與實踐聯系,加上數學學科本身的嚴密性、抽象性,導致實踐運用難度大,最終導致數學應用意識差,能力弱。為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該強調知識源于生活,有服務生活的理念,形成知識回歸生活的效果。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索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將生活化的問題設置在教學中,讓學生熟悉數學知識的規律,還可以在學習知識后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生活化的問題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范疇,也最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內驅力。我們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找到樂趣,激發興趣,進而愛上數學。
如,在學習“組合公式”時,我們可以引入學生日常熟悉的場景問題,我們班在值日按時時,每日安排4位同學值日,要求1人打水,3人掃地,設問可以有多少種安排方法?可以讓學生現場安排值日,先確定打水的,再分配掃地的。
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可以進入課題情境,如果我們僅僅拿出組合公式去講解,不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學習知識,學生即使學會了也會很快忘記,更為重要的是在課程設計的開始就導入這樣的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很快步入新課的學習。
2.引入生活化實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例,將貼近生活的題例引入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在教學中恰當地穿插一下有價值的例題,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就是生活,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習指數函數y=ax這一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練習用一張A4紙是如何開啟瓶蓋的,A4紙經過多次對折其厚度已經達到鐵的硬度,所以開啟瓶蓋輕而易舉。假設這張紙厚0.01 cm,那么折疊8次后變成y=0.01×28。類似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無形中喜歡上數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再如,我們在學習最優化問題時,出示這樣的實例:皮特一家人到了夏季想要去旅游,就去旅行社咨詢具體的費用,A旅行社的家庭組合資費是:全家有一人購全票,其余成員均可半票;B旅行社家庭優惠票為:家庭成員集體購票可以按原價的■計算,問皮特一家選擇哪家旅行社更優惠呢?
這我們可以先設皮特一家人數為X,旅行社的單人票價是一定的,為N,可以得出A旅行社的全家總票價為Y=N+■×(X-1);B旅行社全家總票價為Y=N×■×X.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找到這兩個函數的等量關系,就可以算出價格。當然這是與皮特家庭人數相關的。
二、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數學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科之一,它可以充分發掘數學問題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造就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的人才。
1.結合生活化的問題,養成數學思維品質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蘊含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每個學生無論多久,都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生活,我們必將邁入社會,我們也必須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此,我們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用數學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
如,一位工人在一次下水道施工中,要給這個下水道口配一個正六邊形的蓋子,這位工人只知道這個井口的直徑是0.8M,但去配件廠時,模具師傅問,你要做邊長是多少的正六邊形呢?這個工人一臉茫然。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一定學過,只不過沒有注意觀察,沒能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只要想想就應該知道正六邊形的邊長就是其對角線的一半,學生也一定知道這個知識點,但卻無法聯系到正六邊形的對角線就是井口的邊長,這就是沒有養成數學思維的表現。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生活化的問題,沒有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
2.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我們在教學中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實踐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踐學習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養成熱愛生活的素養,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如,我們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體驗過分期付款的消費形式,無論是信用卡消費,還是分期付款購車、分期分款購房都是有一定的年限。我們到底是分期5年、10年、20年、30年,怎么樣的付費方式更劃算?這就需要我們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如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建模,將相關數據納入建模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總之,“實踐出真知”,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思維等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對教師聯系實踐教學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田春彥.高中數學課堂生活化問題探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4).
[2]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3]王月微.從生活化的角度探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13).
[4]孫麗萍.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吉林教育,2011(01).
[5]姚振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為例.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2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聯合中學)
編輯 劉青梅
摘 要: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問題;實踐運用;數學魅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應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近幾年來,我國大學、中學數學建模的實踐表明,開展數學應用的教學活動符合社會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將學生束縛在理論學習中,極少與實踐聯系,加上數學學科本身的嚴密性、抽象性,導致實踐運用難度大,最終導致數學應用意識差,能力弱。為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該強調知識源于生活,有服務生活的理念,形成知識回歸生活的效果。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索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將生活化的問題設置在教學中,讓學生熟悉數學知識的規律,還可以在學習知識后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生活化的問題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范疇,也最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內驅力。我們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找到樂趣,激發興趣,進而愛上數學。
如,在學習“組合公式”時,我們可以引入學生日常熟悉的場景問題,我們班在值日按時時,每日安排4位同學值日,要求1人打水,3人掃地,設問可以有多少種安排方法?可以讓學生現場安排值日,先確定打水的,再分配掃地的。
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可以進入課題情境,如果我們僅僅拿出組合公式去講解,不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學習知識,學生即使學會了也會很快忘記,更為重要的是在課程設計的開始就導入這樣的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很快步入新課的學習。
2.引入生活化實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例,將貼近生活的題例引入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在教學中恰當地穿插一下有價值的例題,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就是生活,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習指數函數y=ax這一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練習用一張A4紙是如何開啟瓶蓋的,A4紙經過多次對折其厚度已經達到鐵的硬度,所以開啟瓶蓋輕而易舉。假設這張紙厚0.01 cm,那么折疊8次后變成y=0.01×28。類似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無形中喜歡上數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再如,我們在學習最優化問題時,出示這樣的實例:皮特一家人到了夏季想要去旅游,就去旅行社咨詢具體的費用,A旅行社的家庭組合資費是:全家有一人購全票,其余成員均可半票;B旅行社家庭優惠票為:家庭成員集體購票可以按原價的■計算,問皮特一家選擇哪家旅行社更優惠呢?
這我們可以先設皮特一家人數為X,旅行社的單人票價是一定的,為N,可以得出A旅行社的全家總票價為Y=N+■×(X-1);B旅行社全家總票價為Y=N×■×X.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找到這兩個函數的等量關系,就可以算出價格。當然這是與皮特家庭人數相關的。
二、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數學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科之一,它可以充分發掘數學問題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造就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的人才。
1.結合生活化的問題,養成數學思維品質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蘊含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每個學生無論多久,都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生活,我們必將邁入社會,我們也必須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此,我們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用數學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
如,一位工人在一次下水道施工中,要給這個下水道口配一個正六邊形的蓋子,這位工人只知道這個井口的直徑是0.8M,但去配件廠時,模具師傅問,你要做邊長是多少的正六邊形呢?這個工人一臉茫然。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一定學過,只不過沒有注意觀察,沒能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只要想想就應該知道正六邊形的邊長就是其對角線的一半,學生也一定知道這個知識點,但卻無法聯系到正六邊形的對角線就是井口的邊長,這就是沒有養成數學思維的表現。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生活化的問題,沒有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
2.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我們在教學中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實踐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踐學習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養成熱愛生活的素養,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如,我們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體驗過分期付款的消費形式,無論是信用卡消費,還是分期付款購車、分期分款購房都是有一定的年限。我們到底是分期5年、10年、20年、30年,怎么樣的付費方式更劃算?這就需要我們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如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建模,將相關數據納入建模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總之,“實踐出真知”,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思維等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對教師聯系實踐教學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田春彥.高中數學課堂生活化問題探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4).
[2]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3]王月微.從生活化的角度探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13).
[4]孫麗萍.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吉林教育,2011(01).
[5]姚振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為例.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2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聯合中學)
編輯 劉青梅
摘 要: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問題;實踐運用;數學魅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應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近幾年來,我國大學、中學數學建模的實踐表明,開展數學應用的教學活動符合社會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將學生束縛在理論學習中,極少與實踐聯系,加上數學學科本身的嚴密性、抽象性,導致實踐運用難度大,最終導致數學應用意識差,能力弱。為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分析、挖掘教材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該強調知識源于生活,有服務生活的理念,形成知識回歸生活的效果。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索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將生活化的問題設置在教學中,讓學生熟悉數學知識的規律,還可以在學習知識后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生活化的問題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范疇,也最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內驅力。我們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找到樂趣,激發興趣,進而愛上數學。
如,在學習“組合公式”時,我們可以引入學生日常熟悉的場景問題,我們班在值日按時時,每日安排4位同學值日,要求1人打水,3人掃地,設問可以有多少種安排方法?可以讓學生現場安排值日,先確定打水的,再分配掃地的。
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可以進入課題情境,如果我們僅僅拿出組合公式去講解,不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學習知識,學生即使學會了也會很快忘記,更為重要的是在課程設計的開始就導入這樣的情境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很快步入新課的學習。
2.引入生活化實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例,將貼近生活的題例引入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在教學中恰當地穿插一下有價值的例題,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就是生活,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習指數函數y=ax這一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練習用一張A4紙是如何開啟瓶蓋的,A4紙經過多次對折其厚度已經達到鐵的硬度,所以開啟瓶蓋輕而易舉。假設這張紙厚0.01 cm,那么折疊8次后變成y=0.01×28。類似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讓學生無形中喜歡上數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再如,我們在學習最優化問題時,出示這樣的實例:皮特一家人到了夏季想要去旅游,就去旅行社咨詢具體的費用,A旅行社的家庭組合資費是:全家有一人購全票,其余成員均可半票;B旅行社家庭優惠票為:家庭成員集體購票可以按原價的■計算,問皮特一家選擇哪家旅行社更優惠呢?
這我們可以先設皮特一家人數為X,旅行社的單人票價是一定的,為N,可以得出A旅行社的全家總票價為Y=N+■×(X-1);B旅行社全家總票價為Y=N×■×X.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找到這兩個函數的等量關系,就可以算出價格。當然這是與皮特家庭人數相關的。
二、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數學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科之一,它可以充分發掘數學問題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造就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的人才。
1.結合生活化的問題,養成數學思維品質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蘊含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每個學生無論多久,都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生活,我們必將邁入社會,我們也必須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此,我們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用數學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
如,一位工人在一次下水道施工中,要給這個下水道口配一個正六邊形的蓋子,這位工人只知道這個井口的直徑是0.8M,但去配件廠時,模具師傅問,你要做邊長是多少的正六邊形呢?這個工人一臉茫然。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一定學過,只不過沒有注意觀察,沒能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只要想想就應該知道正六邊形的邊長就是其對角線的一半,學生也一定知道這個知識點,但卻無法聯系到正六邊形的對角線就是井口的邊長,這就是沒有養成數學思維的表現。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生活化的問題,沒有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
2.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我們在教學中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實踐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踐學習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養成熱愛生活的素養,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如,我們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體驗過分期付款的消費形式,無論是信用卡消費,還是分期付款購車、分期分款購房都是有一定的年限。我們到底是分期5年、10年、20年、30年,怎么樣的付費方式更劃算?這就需要我們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如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建模,將相關數據納入建模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總之,“實踐出真知”,開展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思維等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對教師聯系實踐教學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田春彥.高中數學課堂生活化問題探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4).
[2]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3]王月微.從生活化的角度探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13).
[4]孫麗萍.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吉林教育,2011(01).
[5]姚振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為例.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2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聯合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