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蓮
摘要:導入新課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節,就像話劇的序幕、一本書的序言一樣引人入勝。好的導入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好的導入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效的導入方法引入新課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導入 吸引力 興趣 針對性
導入新課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節,就像話劇的序幕、一本書的序言一樣引人入勝。好的導入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好的導入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的設計不以為然,輕描淡寫,草草了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在編寫教案時,應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效的導入方法引入新課的教學。小學數學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設計、實施中應該注意哪些要求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平時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新課的導入要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學習的先導,它對學習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正在逐步發展,但由于年齡的特點決定無意注意在學習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直觀、具體的材料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抽象的道理卻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而且,小學生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不長。因此,上課開始,教師怎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更重要了。我認為這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應在較短的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比如,有時我們可以通過出示一些具體、形象、直觀的實物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通過談話,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和任務要求,或者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所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開啟思維。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我首先出示長方形硬紙片,讓學生說出名稱和特征。接著我不斷增加同樣的硬紙片,整齊地疊在一起,以突出“高”。然后問學生:“這個物體現在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學生一下就被這種變化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又如教學“納稅”時,我通過播放課件,逐步出現美麗的校園,繁華的城市,衛星上天,導彈發射等圖像,然后我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都是誰投資建設的嗎?”學生回答:“國家。”“國家從哪些方面得到財政收入?”學生又回答:“工廠、個人。”“工廠、個人又該怎樣納稅呢?”通過逐步的談話,使學生明白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它關系到國家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國防等事業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這樣,學生領會到納稅的意義和主要作用,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了,從而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新課。
二、新課的導入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樂學。相反地,學生對學習如果不感興趣,教師不管講得多好,也只能自我陶醉、自我欣賞。我認為在新課導入時,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怎么才能做到具有“趣味性”呢?我們可以采用“講故事導入” “游戲導入”“創設情景導入”“制造懸念導入”等方法開講,導入自然貼切,而且課堂氣氛活躍,形式活潑,新課就具有“趣味性”了。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可能性”時,我首先組織學生玩摸球游戲,拿紅色和綠色的盒子各一個。把4個白色的球放入紅色的盒子里。然后問:“同學們,猜猜哪個盒子里有球?”學生有的猜在紅色盒子里,有的猜在綠色盒子里。這時我就引導學生用“可能”這個詞描述球所在的盒子。然后我打開綠色盒子,學生發現綠色盒子里沒有球,這時再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球在哪個盒子。學生自然而然用“球‘一定在紅色盒子里”這句話了。通過摸球游戲導入新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學習新課,把“要我學”轉化成了“我要學”。又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報出一些3的倍數,然后交換各個數位上數字的位置,如15—51—150—510—105—501等,讓學生算算這些數還能不能被3整除。這些有趣的變化使學生感到其中有奧妙,激發了他們解“迷”的動機,從而導入新課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新課的導入要有“針對性”
新課的導入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適當的方法。但教師不能只圖表面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地占用過多的授課時間,而削弱其他的教學環節。要做到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由于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是在這兩個性質的基礎上引申過來的,是舊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所以,我在導入新課時,就直接出示下面這樣的一組題。
1.說說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說根據。
■=( )÷6=6÷( )=( )÷( )
3.把第2題的分數改為比,除號改為比號,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
通過這樣的一組題的練習,以舊引新,從而直接導入新課。又如,教學“分數化小數”時,我直接出示一個分數,讓學生把分數改寫為除法,并計算出除法的商,通過與計算結果的對比,直接導入新課的學習,找到了分數化小數的方法。這種“開門見山”的方法,能一針見血地抓住教學中心,吸引學生的注意,效果反而較好。
“教學有方,教無定法。”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設計一些生動的、又結合學生實際的導入方法,在頃刻之間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為接下來新知識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參考文獻:
[1]余呂明.數學課導入藝術的研究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2.
[2]張麗麗.小學數學導入新課的技巧[J].學科教學探索,2003(9).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