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代意識的“生態情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西方人的精神文化情感世界,人生生存目的、意義和價值判斷。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樹立他國文學文化的交際意識,以實現跨文化交際過程的完滿發展。“生態女性情結”、“自然女性情結”可以疏通兩種或多種文化的交融,這是世界各國人們共識的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隱性共識的文化沉淀或精神。兩種去“情結”充滿著制度人生或心理人生,充滿著裸露的靈魂和心理呼喚。跨文化交際需要充分領會他對自然界的夢幻追求,與他本人的自然人格的人格魅力和淡然率真的精神追求,把哈代的這種自然文化情結和返回自然的意識,傳播給交際對方,引起共鳴,以表現人類共同的熱愛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呼聲,呼喚人類天性追求的道德倫理和精神食糧,以及對所有人性的悲憐情懷。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學文化;哈代意識;“生態情結”
1 引言
在跨文化交際中,體現文學意識形態的作品,時刻影響著跨文化交際效果,因為文學作品是文化的載體。哈代意識的“生態情結”將西方人的精神文化情感世界,展示給讀者。作為跨文化交際的一方,需要理解和領悟西方文化中“生態情結”的人生生存目的、意義和價值判斷,特別是哈代意識的“生態情結”,才能構筑起對于他國文學文化的交際意識,以實現跨文化交際過程的完滿發展。跨文化交際以其特殊的形式,承載著最為豐富的兩種或多種文化的交融,各方的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已構成的隱性的文化沉淀或精神,直接影響著跨文化交際效果。在文學意識形態中的,每一部作品無不充滿著制度人生或心理人生,充滿著感性河流般的活潑性與易逝性,比如宣揚裸露的靈魂和心理呼喚,或者告訴人們靈魂的光明與黑暗,以及人類無限的痛苦摸索、隱忍和包容。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19世紀杰出的小說家,其文學作品中的“生態情結”,體現了他的個人經歷及生活價值觀。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充分領會他獨特的、對自然界的夢幻追求,與他本人的自然人格的人格魅力和淡然率真的精神追求。他出生的英國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博克漢普頓村,充滿美妙的“生態情結”,這里遠離城市文明,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洋溢著濃郁的鄉村風情和原生態風光。他的作品多事描寫以多塞特郡為中心的“威塞克斯”鄉村人們的自然美妙生活,展現出的風格是濃郁的生態自然景觀和美好。特別是他的“性格與環境”小說中的意境和神韻,充滿著原始的質樸和真誠,表現了作者深刻的自然主義思想和濃厚的“生態意識”——尊重自然萬物的生命價值、關愛自然、關愛人類自身、回歸自然和自然和諧共生。其實,在生態批評理論中,哈代的生態視角揭示了哈代超前的、人類未來向往的生態文化意識的主題贊歌和永恒的生命價值觀。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把哈代的這種自然文化情結和返回自然的意識,傳播給交際對方,引起共鳴,以表現人類共同的熱愛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呼聲,呼喚人類天性追求的道德倫理和精神食糧,以及對所有人性的悲憐情懷,這充分體現了文學原文文本的解讀、作家審美取向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影響,使得作家及作品賴以產生和存在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充分凸顯,也打開文學意識形態進入跨文化交際的通道。
2 “生態女性情結”與跨文化交際
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認識西方文化中的“生態女性情結”。在哈代的小說《還鄉》中,作者通過這部悲劇小說,展示了性格和環境的關系和內在關聯,尤其是人在現實生活中與生態環境的心理沖突。這部小說以一個女性的獨特的感官和視角,把哈代故鄉的英國工業革命進程對傳統英國鄉村生活的沖擊,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的“生態女性情結”是一種文化情結,代表著英國現代文明對大自然美好的侵蝕和玷污。小說中塑造的桀驁不馴、超凡脫俗、熱烈奔放的異教女神—游苔莎,作為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叛逆者,展示出西方文化中的追求自我實現,追求個性解放的獨特價值觀。這與中國傳統男權社會傳統道德觀念對女性的期待相差甚遠,是一種實現自我、精神隔膜、夢想幻滅的精神超越。表明西方人在對社會傳統價值觀念的批判和對異化現象的反叛方面,有著獨特的抗爭精神,使得現代文明中的跨文化交際具有精神悖離的色彩。《還鄉》中的人性自然表明,自然生態文化意識代表精神生態的強烈的主觀色彩,特別是工業文明侵襲下人格扭曲,都是與中國傳統精神信仰大相徑庭。特別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充滿著西方人強烈的精神思考和生態危機。跨文化交際需要從從生態角度,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達成共識,讓生態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引起強烈的共鳴。
生態女性情結表明中西方文化在人類存在與發展中的意識差異,人與自然的親近更能體現西方人以人類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偏差。跨文化交際可以促使中西方重新思考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加強生態人格精神的建構,使得人與自然的和諧更為牢固。這樣可以利用跨文化交際手段實現自我精神的超越。哈代在《還鄉》中,利用荒原主題強調自然精神的純正與友善,荒原本指“荒涼的”或未馴化的荒野地區,荒原是《還鄉》的靈魂,哈代力圖表達回歸荒原、回歸自然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思想。他不斷告誡人類只有回歸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可見,哈代精神實質是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的和諧思想,宣揚人類與自然共呼吸、共存亡,人類和諧共處的生態價值觀。這是一種強烈的精神啟示和忠告,跨文化交際要宣傳人類與自然的交互、尊重、通融的態度,而非役使、疏遠、毀滅的方式破壞自然。跨文化交際要側重于文化關系的認同和溝通,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獨到人文關懷,以及期盼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崇高理想,實現人的內部自然的回歸,也給當代人如何解決環境危機、重塑人文精神以啟示。
3 “自然女性情結”與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中的“自然女性情結”,可以展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宗教、婚姻、人際關系等重大社會問題,暗示資產階級精神歸宿的自然化特征,以及女性精神自然的自由、博愛和人道主義的幻想。這種超自然的女性主義思想和意識,讓他者文化的人們對此產生敬慕之情。人與自然關系是一種純真質樸的天然關系,體現的是人性率真的一面,而自然和女性之間又較好地融合在一起,表明西方人性內心的情感世界和命運的真實化。跨文化交際需要了解對女性和自然的尊重,苔絲與大自然的親密契合關系,體現了哈代對英國社會工業文明對自然造成危害,以及對父權制社會下男性對女性的殘酷壓迫的強烈譴責。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是尊重人與自然界中生物關系鏈條,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充分展示在人情世故之間,以便形成全世界充分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美景,最終建立一個人人平等、高度和諧的人類社會。
跨文化交際要理解西方文化的大自然和人融為一體的美好愿望,尤其是女性與自然的天然純潔性,自然隨著女性的心理變化波動,神奇而又充滿生命力。跨文化交際中要把自然世界中富有個性的對自然、婦女的雙重關注,充分展示出來,以此體現人與自然的精神交融、相互感應、互通有無。苔絲命運如同自然氣息的消退和隱藏,隔斷了大自然和苔絲的心靈相通,因此會有很多的坎坷和波折,甚至等待她的只有死神的宣判。哈代想通過這部作品告訴我們,苔絲是自然的女兒,她的命運與自然密切相連。苔絲被克萊爾拋棄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自然也忍不住潸然淚下,給予同情之心,為苔絲的命運心生憐憫。這種“自然女性情結”告誡他者文化中的人們,需要把自然作為每一個自己的歸屬,作為傾述的對象,當遭遇不幸時要想到躲入自然的懷抱,和大自然融成了一體。跨文化交際要求要充分理解哈代“自然女性”的大自然的美妙情結,理解西方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和幻想。這表明,文化與文明社會相適應是社會規范和道德習俗對于人性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哈代力圖以此表明處于生存困境的人性關注,以及對自然的一片癡愛。可以看出,哈代的很多生態女性觀跟生態女性主義者的主張是代表西方文化主流的,表明他對于女性和自然的雙重關注。
作者簡介
廖思湄(1964-),女,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學與文化比較、譯介學、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