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
摘 要 在同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學習能力都有所差異。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通過因材施教,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的最大化。分層次教學以因材施教原則和心理效應原理為理論依據,把學生按學習能力分為幾個層次,通過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后練習以及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從而大大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分層教學;初中數學;實施方法
一、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
分層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因此,需要教師從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堂練習等方面進行分層教學的實踐。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教學實踐,談談分層教學主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1.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石。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基礎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需要通過基礎夯實來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第二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一般,學習較為自覺,成績居中,需要提高舉一反三的應變能力;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扎實,學習主動性強,成績優異,需要進一步提升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對學生的分層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通過形成學習小組,實現群體中的“優勢互補”,且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作必要的層次間的升降調整,激勵學生上進最終實現全體學生的進步。
2.教學過程分層,
教學過程的分層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也是分層教學中最難掌控的部分。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根據不同學生的分層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并且根據這個目標推動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第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層次的提問,比如說要考慮好問題的難度以及深度,從而確保各層次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并因此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第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堂練習,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開展及時的課堂指導,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低層次學生,推動中層次學生,并保證高層次學生擁有上升的空間。
3.作業分層
對于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練習部分是核心的環節。因此,對于作業的分層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手段。在練習的設計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計出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練習。在具體的操作上,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要先完成共同的基礎練習,再做中等練習和拓展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樂趣,從而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初中生們仍然處于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其學習積極性往往會受到教師評價的影響。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層次來給予實施,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調動每一個層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緒。具體包括:對低層次學生應該多鼓勵,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第二,對中層次的學生應該采取激勵性評價,既要揭示其存在的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們積極向上;第三,對高層次學生要采取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以促使他們不斷的超越自己。
二、對分層教學的反思
1.分層教育的優勢
通過分層教學的實施,筆者感受到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和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借著這一舉措,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智力、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優勢能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主動性強,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加的優秀,筆者所帶的班級有兩位進入市區前十名,其中一位是縣狀元;分層次教學也有利于教師提出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加速各層次學生的發展;同時,分層教育也有利于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2.分層教育的不足
在取得的成績的同時,筆者也發現了諸多不足,如:分層評價方面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很難對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雖然在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和考試成績等方面,就分層評價方式而言,由于中考的壓力,很難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評價方式,因此學校對考試的最終評價上沒有太大的改變,最終還是以考試成績論英雄。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和情感雙重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體現自主、創設合作、引導探究、注重過程”的教學過程。分層教學還需要運用相關理論從方法和策略的角度做更深入的研究,尋找有效的對策,避免機械的、為了分層而分層的做法。通過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更好的提高學生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