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鏵
摘 要:2010年《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的問世,給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本文就該書在教學實踐中的使用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同行提供交流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目標;參考用書;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48-02
一、參考用書的使用體會
1.教學步驟條理清晰,課堂內容更趨選擇性
大綱時代的體育課堂教學是一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需要按照大綱的內容來開展課堂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意識,缺乏靈活性。[1]結合人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一書,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只是提供了一個內容選擇的標準,而更多的是強調體育教師在這個標準之下自主搭配課堂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的走、跑、跳、投等身體素質的發展,但是這樣的要求對于一些剛進入體育教師圈子的教師,顯然難度過大。讓教師發揮自主探索課堂教學內容的能力,只是符合部分從教經驗豐富、水平較高的教師,目前,考進編制5年內的新教師還是占了很大比例,并且還不包括個別地區個別學校的體育代課教師,對于他們而言,確實很難做到依據標準來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因此,規范課堂教學內容對新教師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幫扶,通過教材中所列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有選擇性的選取技能動作教學,只要體育教師能夠認認真真的落實常規課,在完成教材所安排的教學內容之后肯定會從教學實踐當中尋找到類似的教學手段,同樣的教學內容上完之后我們可以創新出其他的教學手段,筆者認為這才是浙江省中小學體育教研室編寫組老師們的用意所在。
2.提高備課效率,有助于擴散教學思維
部分體育教師在課前備課環節,往往把握不準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明確教學手段。而該本教師用書中詳細的列出了每個技能動作教學時的常見錯誤以及糾正方法,讓體育教師及時明確技能動作教學中的重難點,對癥下藥。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花樣繁多的體育課時教案不斷出現,個別教師力求創新,在教案的設計方面不拘一格,大膽求新。而教案只是教師上課時的一種文字體現,其中需要有教學預設、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運動負荷預計等安排,在制定課時教學計劃時不應偏離最核心的部分,因此,編者在本書中詳細列出了教法提示及學生練習方法提示,引導教師做好教案的設計。另外,編者還把動作要領安排進了每一單元的動作技能教學環節,有利于體育教師課前備課時快速定位技能動作教學步驟,大大縮短了查閱體育專業書籍的時間,提高了備課效率。
3.重視單元計劃的制定和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時效
單元教學計劃,也稱單項教學計劃,其主要任務是將每學期主要的教材內容的總任務、每次課的任務、每次課的重點與難點、每次課的組織教法與要求合理地確定出來。[2]它是學期教學計劃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也是教師編寫教案的主要依據。單元教學計劃是保證體育課達到四個領域目標的基礎,但在現階段,很大一部分的教師還沒有形成制定單元教學計劃的習慣,有的也只是初步確定學期的教學內容,并未以單元的形式具體制定每課次的教學內容,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學年、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重要原因,沒有一個總體的教學工作安排,就很難落實課時教學工作,想到什么內容就上什么內容,學生掌握不了技能動作,教師也不會有專業技術教學上的提高。《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一書,以單元教學計劃的形式將跑、跳、投、球類以及體操類的必學內容根據水平目標進行劃分,在每個單元內容里設置每次課的任務和重難點,學生通過一個單元里若干課次的學習,逐步掌握教材規定的技能動作,也有利于體育教師形成制定單元計劃教學的意識。
二、參考用書的使用建議
1.適當增加室內課教學比例
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指出,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價,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中心。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在教會學生技能之后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并且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認識體育運動項目、體育規則、衛生健康以及運動損傷等能力,強化學生的應急處理能力,而現階段很大一部分體育教師對于體育室內課教學比較迷茫,因為一堂體育室內課的準備是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和時間的,并且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解說能力,因此,很多教師會選擇讓學生下棋、自習以及開展室內游戲等。
該套教材從水平一至水平三,都安排的是室外課的體育教學內容,而未涉及室內課內容,這確實是一個缺憾。既然出發點都是為了更好的引導體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目標都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那么適當的增加體育室內課的教學內容就顯得更加全面和重要了。因此,在室外課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體育教師有責任向學生講授營養衛生、人體生理結構、體育運動項目規則以及運動損傷及預防等知識。根據水平計劃安排相應的室內課教學內容,增加室內課教學內容在教材當中的比例。這樣做有利于改變體育教師以往安排學生在室內下棋、自習的現象,也能讓個別教師有選擇室內課教學的依據,增強上課講授時的自信。
2.適當擴充課時教學內容
該套教材中,有個別課時教學內容安排過于簡短,比如水平二第三單元技巧類《后滾翻》課時教學內容、第四單元《低單杠》課時教學內容以及水平三第三單元《支撐跳躍》等,只有兩個課時的安排。而對于后滾翻、低單杠以及支撐跳躍等技巧類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短短的兩課時內是幾乎達不到教學效果的。即使編者的初衷是為了拉平一學期的課時教學安排,也不能減少單元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安排。如果按照一個教師每周兩個課時來計算,一個學期需要上32節左右的體育課,這其中還不包括下雨天、教師調課、事假等特殊情況,而本套教材當中每一個學期則安排了35節左右的課時教學內容,這樣看來要嚴格按照教材上的規定分課時教學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多增加一些教學內容讓體育教師能有更多課時內容選擇的余地。另外,單杠、后滾翻以及支撐跳躍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提示學生注意身體的保護,因此,需要加大保護與幫助的力度,必要時還要寫明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與步驟,強化體育教師課前備課的安全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多方位的思考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質,比如,想提高學生投擲鉛球的成績,首先要去分析投擲鉛球時所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包括爆發力、身體協調能力、上下肢的絕對力量以及腰腹髖部的力量等,所以我們有必要開展有針對性的身體素質教學,并且可以匯編出一套和必學內容指導用書相配套的教師用書,進一步幫助一線體育教師完善體育課堂教學。
3.編寫教材應考慮地區及城鄉差異
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學生體育基礎差距較大。場地和體育基礎設施缺乏是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地級市以上的城區學校多半都開設游泳課、足球課甚至是網球課等,而對于農村偏遠地區的學校是無力辦到的,造成了很大一部分農村體育教師不能有效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因此,省編教師參考用書的作用不僅僅是引領體育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更關鍵的是可以引導他們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因校制宜,因材制宜。比如,書中所列的單雙杠教學,這是完全針對器材設施配套齊全的學校而言的,在編寫出完全的體操類單雙杠單元教學計劃之后,可以增加一欄拓展教學內容,專門針對沒有單雙杠器材的學校進行創新式教學,以代表性的實際案例寫入教材,在單元教學計劃的最后部分可以用鼓勵性的言語鼓勵體育教師創新課堂教學。另外,以健美操、舞蹈為主的教學內容,需要強調一定的身體協調能力和節奏感,除了要在指導用書背面附上教學光盤之外,還應適當的增加培養學生韻律感、節奏感等課時教學內容。
省編教師參考用書的開發和利用需要以新課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考慮城鄉間不同的體育教學情況,有效引導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進行體育器材的二度開發,鼓勵他們因材制宜、就地取材,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三、提升認知
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除了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選取標準之外,教師用書也需要有一個權威的選取標準,因此,這本省編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確實是值得廣大省內體育教師使用的,[3]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該本教師用書需要不斷進行完善、擴充,真正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價值,體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教材”,也不是隨意的“放羊式教學”,它所要求的是讓體育教師能夠用教材去教,重心在于學生的技能、知識傳授,要求在于體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具備。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需要遵循教育規律,要求體育教師能夠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斷進行教材的鉆研,通過實踐當中的磨課來尋找適合學生樂于接受學習的教學措施。省編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只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盞明燈,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要靠自身不斷的鉆研,創新教學手段,逐步積累課堂教學經驗來實現。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2]耿培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3]朱水敏.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的編訂與案例[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